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朱燕
地摊经济火起来了,真的有人开始行动了。
家住杭州江干区新和嘉苑的张先生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料,在杭州某小区,碰到了一位小伙子,一辆车一个手机灯,卖一盒仙草茶,最多赚几块钱,从创业公司拿货,真心不容易。张先生立马下单表示了支持。
从照片上看到,汽车后备厢里有卖西瓜、橙子,还有牛奶、饼干等。
小时新闻记者辗转很久,终于联系上了照片中用后备箱摆摊的小伙子,他姓周,是个80后。
“我这才摆了十天左右,怎么就被你们发现了?”小周有点忐忑地说,“我也还在摸索中。”
小周原本在一家公司从事建筑管理类的工作,今年春节前,公司改制,他就离职了。打算先安安心心过个年,等到年后再出去找工作,没想到遇到了疫情。
小周的爱人在去年时刚盘下了小区附近一家母婴店,正准备今年大干一场时,同样受疫情影响,客流少了很多。
“想想家里的儿子才19个月大,我总得找点活儿养家糊口吧?”小周反反复复想了一个月,终于决定迈出这一步。
因为疫情,从网上买过几次生鲜水果的小周,决定做一下小区“团长”,从一家创业公司那里订货,然后卖给小区的业主们,赚个几块钱差价,也不用投入太多成本。
刚一开始,小周就遇到了困难,他们住的房子属于回迁小区,之前也没有什么业主群,想要一下子聚集很多业主粉丝,也是相当有难度的。
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小周在小区里开着汽车后备厢卖货的一幕。
这辆车是一辆小型SUV,买来7年多了,曾陪他每天早出晚归,走南闯北。
小周说:“其实也不是现场卖货,主要是做一些试吃活动,就是想拉一点人气,把群人数扩大一些。”
第一天,小周把车停在小区的一个角落里,不想太显眼,结果就是——半个小时内,完全没有人注意到他。
现在回想起来,小周觉得大概选的时间点有问题,当时是傍晚5点半到6点左右,小区里经过的人都是急匆匆赶着回家做饭,根本没有人会注意他和他的产品。
晚上8点多,他再次出摊,终于有几个认识的邻居率先过来围观了,接着也有其它人过来成交了几单:“加上老爸发动了一些他的老朋友,群里总算有五十多个潜在客户了。”
小周说他真是幸运,第二天就发现小区门口有个空位,他立马跑去把车开到空位上停着。
停到这个绝佳的位置,小周心里暗喜了一阵。不过,当他打开后备厢招揽客户的时候,还是遭到了物业保安的提醒——这里是交通要道,这么个搞法不太行。
小周能理解小区管理的需要,他和物业公司沟通,保证不在傍晚5点至7点这个下班高峰期出摊,也不把商品铺在地上卖,就放在后备厢里面,另外绝对不产生垃圾。“我还跟他们说,等客户到达一定数量后,就不出摊。”
对于商品的把控,小周也非常严格。从上游公司订了货之后,他都会先试吃,做到对每个产品的口感心中有数,这样推广起来的时候才比较打动人。
但是卖生鲜水果,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损耗率。
最近卖得很火的晚伦,小周评价说,公司的货源品质非常不错,他第一次订了25斤,两天就卖光了。
但是第二次他订了35斤之后,正好遇到六一儿童节放假,好像卖得并不顺利,然后小周家里只能拼命地吃这些库存。
车的后备厢有点暗,光线不太好,他还打算改造一下,装个LED灯,这样或许能让商品更吸引人一些。
小周说,无论如何都会再坚持一下,他想通过摆摊锻炼一下其它方面的能力,积累一些经验。
对于他们小家庭来说,这是一份摸索中的小小的事业,说不定也是一份未来的可能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