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劳模风采之刘志彬一把焊枪点亮中国高铁 [复制链接]

1#


  ■刘志彬正在操作机器人焊接模块。


  ■刘志彬正在给学员讲解焊接检验尺的使用。


  ■刘志彬带领学员对即将交付的列车进行焊接质量查验。


  ■刘志彬正在给学员讲解焊接模型要领。


  ■刘志彬的徒弟正在欣赏师傅的全国劳动奖章和荣誉证书。


  ■全国劳动模范刘志彬和他获得的全国劳动奖章及荣誉证书。


  他们都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或是一名开公交车的司机;或是一名拿着焊枪的焊工;或是一名纺织车间的女工……但他们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全国劳模”。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劳模,看他们如何努力奔跑,成为新时代追梦人。

今日出镜:全国劳模刘志彬

采访动机:一手持焊枪,一手持防护罩,在闪亮的焊花中,在中车齐车集团石家庄公司新制车间内,刘志彬焊接着自己的璀璨人生。


  看到刘志彬的时候,他正在指导徒弟进行焊接。穿着厚厚的工装,戴着安全帽,一手拿焊枪,一手持防护罩。轰鸣声响起,随着焊枪的移动,焊花四溅,照亮整个车间。在很多人看来,焊花唯美绚丽,而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够深刻体会到焊工是个苦差事。这强光会灼伤眼睛,四溅的焊花会烫伤皮肤。这些“皮肉之苦”,对于从事了36年焊工的刘志彬来说已司空见惯。


  刘志彬的全部精力都在眼前焊接的作品上。“我把每一件焊接出的作品都看成是我的孩子,力求每一条焊缝都更加美观、可靠,焊接速度更快,把它精雕细琢成精品,把它做到极致。”刘志彬说。在刘志彬的手中,一根根普通的焊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凭着对电焊的痴迷和苦心钻研,刘志彬练就了一门独门绝技——“听声诊脉,验光断病”。他就像一名医生一样,听电焊飞溅爆裂的声音,看飞溅颗粒的大小,看熔池的形状就可以知道焊接规范参数是不是达到标准,焊接手法是不是正确,焊缝成型是什么样的。


  30多年间,刘志彬就靠一把焊枪,创造了50余项焊接新工艺、新技术,解决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焊接领域诸多重大技术难题,焊亮了中国高铁的“金名片”,实现创新成果多项,其中主研SO3-特种装备平车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年在北京展览馆作为国家重要装备参展,填补了国内国防轨道装备的空白,助力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金名片”。他参与焊接的国际铁路轨道装备,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了世界,远销澳大利亚、巴西等几十个国家。


  不断突破自我,努力追梦的刘志彬如今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进行技术的传承。他的培训“教室”就在车间岗位上,进行现场示范,现场指导,促成了现场岗位培训新模式的诞生,使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过程质量控制得到了快速提高。几年来,培训员工约余人次,他带的徒弟中78人取得电焊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有15人获得中车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称号,7人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等荣誉,5人获得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称号,为我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燕赵晚报

记者:冯月静

摄影:张海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