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户外都快晒化了,浙江这群人却到铁路上赶 [复制链接]

1#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49302.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崇远通讯员许文峰吴承超吴浩存朱嘉昱

“秋老虎”接连发威,浙江大部地区处于35℃以上的高温天气,局部地区甚至达到40℃。

面对高温“烤”验,奋战在铁路战线上的无数干部职工在落实好防暑降温措施的同时,挥汗如雨战暑运,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护航。他们是暑运中最美的赶“烤”人。

1】每天为趟列车加水

8月18日13点53分,杭州东站11站台,上海华铁旅服公司杭州东站上水工王文祥、林秉理、柴少辉3人等候G55次列车进站。

在12分钟的停靠时间内,他们要为这趟高铁轮番加水,保障旅客在列车上使用。

随着G55次列车进站停稳,王文祥3人按照一人插管、一人拔管、一人做防护的分工,快速有序地为这趟连续开行5个多小时、浑身散发着热浪的列车“喂水”。

在车体热辐射、列车空调热风和烈日高温的三重“逼迫”之下,上水工们的工装前胸后背干了湿、湿了又干,衣服上结了一片片的盐渍,额头上流下的汗水不时流进眼睛里。

杭州东站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之一,每天固定加水作业的高铁动车组有趟,一趟上水高铁列车停站的时间大概有10分多钟。王文祥和他的工友们一路小跑穿梭在24条线路间,确保趟趟列车“喝饱水”上路。

“上水工作关系到列车上旅客喝水、洗手、冲厕所等。”柴少辉说。

从早上5点半点上班到下午2点半点下班,他们三人为15趟高铁列车加水,加水车厢达节。为了保证体力,每人一个班需要喝了2瓶盐汽水和多毫升的白开水。

2】脚踩60℃高温的铁轨,他们是铁路线上的“耐火砖”

每天12点22分至14点22分是沪昆铁路龙游至金华段的一个探伤天窗点。8月19日中午,50岁的杭州工务段共产党员、班长余庆带领4名探伤工顶着烈日,在沪昆线龙游东站-汤溪站间进行线路探伤。“暑运期间客流量大,上线开行的列车多,再加上气温不断攀升,线路面临胀轨压力,这个时候探伤作业更需要精细严谨,保证高温期线路健康安全是我们的责任。”

脚下是轨温高达60℃的线路,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有些眩晕。探伤工们推着重达50斤的探伤仪边走边检测钢轨,脸庞和脖子被晒得通红。

24岁的郑纪康刚入路不久,当天是他上线探伤的第10个班。刚开始上线探伤时,郑纪康真得不适应。“天天晒‘日光浴’,脖子、手臂裸露的部位发红掉皮,到了夜里这些部位发热疼痛。不过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要像其他师傅一样,当一名硬梆梆的‘耐火砖’。”

在列车方向分界的道岔区,由于仪器推不上去,探伤工们拎着检查锤和查照镜为道岔“体检”,对重要部位俯下身子、趴在道岔上,面部紧贴烫人的轨面认真查找隐患。

在一天正午最热的两个小时内,余庆等5名探伤工完成了6公里线路的探伤任务,在烈日下行走路程超过1万步。

3】20分钟内徒步1公里,重复弯腰47次

8月20日11点23分,位于杭州市区东北的铁路乔司编组站内停满了货车,被太阳炙烤过的铁轨和车厢铁皮温度已经逼近60℃,整个编组场犹如一个封闭的大“烤箱”。

“90后”连结员陈翀走在15和16股道间,还不到3分钟就全身湿透。“刚喝进的水,差不多变成汗都出来了!”裸露的脖子已经晒成黑红“脖套”的陈翀一边说,一边小跑来到一辆辆货车连接处,将相邻两节车辆的风管连接好,确保通风制动作用良好。

乔司站是浙江省唯一的路网性铁路货运编组站,全省与全国各地的国计民生物资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进行解编作业。暑运高峰期,每天有近1.2万辆货车汇聚于此,经过重新编组后再次出发。

“中午虽然最热,但列车开车不等人。”陈翀挽起袖子,一条手臂上,工装遮蔽的胳臂与裸露的手部被太阳晒成了黑白分明的两部分。

停靠在16股道上的这趟货物列车一共有47节车辆,将于12点20分出发,开往上海方向。这意味着陈翀要在规定作业的20分钟内徒步走上将近1公里、重复弯腰动作47次。

在乔司站,每天像陈翀这样在“烤箱”内工作的调车员有50余人。一天下来,他们每人平均要在编组场内来回穿梭7小时以上,完成20多批次调车作业。

4】日均3万多步,他们是高温下的铁路“编程师”

“三线库15道连接11辆,牵出1道11辆检车……”8月21日13时,杭州北车辆段调车作业内,调车员孔凡孝在接到新的调车指令后,戴好手套和草帽,又钻进滚滚热浪中,继续为列车“穿针引线”。

杭州北车辆段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车“医院”,承担了货车定期检修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故障处理,维修车型涵盖了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直达货物班列,日均有72辆货车在此完成“手术”。面对持续的高温“烤验”,杭州北车辆段的调车员就像“编程师”一样,精准完成货车的分解、编组、取送车作业,打通货车送医“诊治”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对轨道上的货车进行反复解体、编组,为入库检修提供准确无误的车辆保证,并将修竣的车辆安全、准点调至乔司站,等待重新编组上线运行。”孔凡孝介绍,“平均每天要调辆货车,最多的时候有近多辆货车,从早上8点到傍晚18点半,除了中午吃饭,其余时间都在铁轨上,一个班下来人均步数有3万多步。”

调车机在15道前停稳,调车员王积保扳动道岔开放进行信号。一侧的孔凡孝双手紧紧抓住货车车梯,左脚一蹬顺势上了车,在调车机的牵引下缓缓驶进15道。待机车靠近连挂车辆,孔凡孝迅速跳下车,排风、挂车钩、连风管……

由于调车是全程露天作业,受外界气象因素干扰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是调车员的真实写照。“像现在气温37℃,钢轨、车辆表面温度很高,扒车作业就像是在抓热锅柄。”孔凡孝说。

这样的高温下他和工友们都穿着长衣长裤,扎紧袖口,登车的时候还要带上两双手套,一层套一层,防止被车皮烫伤。

“为了应对高温,我们每天都备齐了防暑饮料,分发给每位调车员,并配好了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提醒职工做好防暑。”调度科值班主任郭润平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