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德侄子陈军(右一)走访伯父当年的老战友蔚丙兴(左一)(图片由陈军提供)兰州晚报讯几乎所有烈士家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时间之河奔涌而过,将一家人关于亲人的记忆渐渐淹没,留在脑海中的“那个烈士”的传说也渐行渐远,只留下斑驳的烈士证明和年久泛黄的照片。自6月10日,本报再次发起帮烈士“回家”大型公益活动,联合甘、青两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青海班玛县烈士陵园31名甘肃籍英烈寻亲至今,已为23名烈士找到家人,重新唤起了关于烈士的记忆。1寻亲之路一波三折寻找墓碑籍贯信息为甘肃礼县大桥公社陈志德烈士的家人,我们走了一段弯路,直到找到西和籍杜兴礼烈士的家人后,我们才将视线转移到西和县。找到杜兴礼烈士家人后,记者发现杜兴礼烈士、陈志德烈士墓碑籍贯信息中均出现“大桥公社”的字样。不同的是,杜兴礼烈士籍贯信息为西和大桥公社;而陈志德烈士籍贯信息为礼县大桥公社。据《西和县志》记载,年8月23日,西和县与礼县合并为“西礼县”。此后的年12月,“西礼县”撤销,恢复原礼县、西和县建制。但记者没能在《西和县志》《礼县志》中找到关于陈志德烈士的信息。“中华英烈网”记载陈志德烈士的籍贯与墓碑信息同为礼县大桥公社,会不会是寻找方向又出现错误?7月6日,记者将信息提交给陇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科科长杨钧茹后,当日下午,杨钧茹发来信息,陈志德烈士为西和县大桥镇大桥村人。2继承遗志保家卫国“陈志德是我大伯,我们村支书说你们在寻找大伯后,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起大伯。蔚丙兴(图中接受采访者)、大伯、杜兴礼烈士都是我们村当兵走的,可惜大伯和杜兴礼英年早逝。”陈志德烈士的侄子陈军说。“父亲年去世后,接着第二年大哥(陈志德烈士)就牺牲了,年,母亲又撒手人寰离世。家里只剩下我和弟弟还有两个妹妹……”说起当年,陈志德烈士的弟弟陈彦文唏嘘不已。当年陈志德烈士从军后,想和哥哥一样穿上军装保家卫国的念头一直在陈彦文心里发芽。年大哥牺牲后,时年14岁的陈彦文没有被生活击倒,他在担起家庭重担的同时将绿色的从军梦深藏起来。日历翻到了年,此时距大哥陈志德牺牲已过去近10年。“我要继承哥哥的遗志,接过哥哥手中的枪保家卫国。”这年冬季,陈彦文如愿以偿穿上军装来到青藏高原。在军营里,他积极要求上进,快速成长为一名干部。年,脱下军装转业至西和县工商局。本报新闻热线-,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