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医者初心杏林春暖rd [复制链接]

1#

古言杏林春暖,源于三国董奉,与人治病,不收诊金,皆栽杏树,蔚然成林,换得稻谷,救济百姓,大医精诚,厚德怀仁,以此类之。

今曰医者初心,是谓白衣天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广为弘扬。

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各行各业,尽展风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如火如荼进行。值此之际,省会主流媒体《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医院共同开展“医者初心杏林春暖”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收到投稿数百篇,现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刊登,欢迎赏析!

又是一个周五上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王淑玲主任早早来医院三楼的名中医工作室,开始了一天忙碌的诊疗工作。“干了一辈子中医,哪天不接触患者都觉得缺点什么……”

王淑玲,女,*员,生于上世纪30年代,医院主任中医师、王淑玲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来,她胸怀“济世救人”之志,秉承“大医精诚”理念,精研医术,诚修医德,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和爱戴。多年来,她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省、市科研课题3项,被评为第3批、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

精业辨证论治攻克顽疾

年7月,王淑玲考进了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此跨进了神圣的中医医学大门。在校期间,医院名医王绵之、刘渡舟等实习。毕业后做了8年的全科医生后,王淑玲调入河北省新医大学中医系,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医院工作至今。近60年来,王淑玲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至今年逾八旬,依旧坚持每周出3天门诊。

在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王淑玲秉承中医理论基础,不断探索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中医特色、深受患者欢迎的诊疗技术。她灵活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眩晕、各种头痛、更年期综合征、失眠、郁证、发热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她坚持学研相长,在开展学术研究中遵循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思想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脾胃病的气机升降理论与临床;更年期综合征的内分泌失调与中医理论气血、阴阳失调论的相关性与治疗观点;各种发热病的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如何与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它炎症结合论治;脑血管病及相关的神经、精神类疾病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肝主疏泄的理论指导治疗;中风病、痿证(肌无力、多系统萎缩等)、各种头痛、失眠等如何与心、肝、肾等脏腑气血进行辨证论治。

在临床上,王淑玲特别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践中有许多急慢性病,临床检查指标却均正常。对于这样的疾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却往往可以收到非常满意的疗效。王淑玲曾经收治了一位病*性脑炎患儿,医院西医治疗2个多月仍然昏迷发热,白细胞高至3.4万。医院后,王淑玲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历时1个多月将其治愈。她还曾经收治过多例高热、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最后效果都很好。精湛的医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患者,安阳、承德、邢台、邯郸、张家口、天津等地患者经常慕名来石找她看病,医院收到赠予王淑玲的表扬信及镜匾、锦旗不计其数。

在扎根临床的同时,王淑玲还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她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了《高热治案三则》《祖国医学对胸痹的病因及病机的探讨》《光量子自血回输治疗中风急症临床观察》等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并参加了《中医外科学》的编写工作;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7项,多次获得省、市奖励。

奉献六十甲子不改初心

年6月,医院东院区正式开诊。新院区位于市区东北部,医院本部和宿舍区距离较远。医院*委号召*员干部主动到东院区出诊上班,年逾八旬的王淑玲率先响应。医院为了照顾她,专门安排了接送车辆,她婉言谢绝。她说:“我和其他同志是一样的,不能要特殊待遇和照顾。”

在医院,提起王淑玲的敬业,大家无不交口称赞。年过八旬,她仍坚持在诊疗一线,一周4天门诊1天查房,2个院区轮诊。今年3月,王淑玲胸椎骨折,手术治疗后,她仅仅休息了不足4周时间,就恢复了正常出诊。当时她行走、上下车都非常困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每每出诊都是戴着支具,在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次出诊,她都坚持将排不到号的患者加班看完,同事们从没见过她有哪一天准时下班的。领导和同事们劝她休息,她的回答总是那句:“没事的,我可以。”她想得最多的,永远是病人。

近60年来,王淑玲始终用全部的心血服务每一位患者,把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都看作是自己的亲朋热情接待,坚持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优势,力求做到方小、价廉、效宏。曾有一对老夫妇带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非要跪地拜谢王淑玲。原来,这是一个特困家庭,王淑玲已经两次免收他们的挂号、诊治等费用。这一家人非要送个镜匾表达心意,王淑玲执意谢绝:“千万别弄这些事,花这样的钱我都心疼……”

王淑玲对患者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她处处为患者着想,从不开大方;对生活困难的患者,为其免挂费号。数不清的患者经过她的诊治恢复了健康,她也和千千万万个患者家庭成了好朋友。

今年60岁的沈先生是王淑玲的老病号。他讲述了自己的求医经历:“我的病曾经看过西医,试过很多治疗方法,也吃过许多西药,可都不见有好的疗效。我想西医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看看中医,医院,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王主任。在她的精心诊疗下,病情渐渐有了好转,这使我对生活又充满了自信。有一次我因为一些事情错过了就诊时间,医院时以为医生肯定下班走了,没想到王主任还在加班等我!我连忙道歉,可王主任说,你离家远,大老远跑过来看一次病也不容易,我能多等一会儿就多等一会儿。”

沈先生称,这是他大半生求医经历中最为感动的一次。“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在医院,在王淑玲主任这里,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患者至上’。”沈先生感动地说。

传承薪火相继弘扬国粹

王淑玲以振兴中医药为己任,不仅自己勤学苦研,更注重中医技术和文化的传承弘扬。多年来,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著述不辍,将前辈经验、自身心得一一著录,形成了宝贵的学术经验,并毫无保留地向后来者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即便是实习生向她请教问题,她也不厌其烦、认真负责地解疑释惑。

田立茹是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研究生,已经跟随王淑玲学习两年多了。在她眼里,年龄像奶奶的王淑玲既是严师又是益友。“王老师对待学术要求很严,病案批改仔细认真。她自己时刻注意学习,80多岁了,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