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东省职工达人秀王海霞人间烟火,轻描 [复制链接]

1#

有人谈写作:“那是心灵直达心灵……从心灵深处潜在而涌动出难以平复和抑制的情感,都是写作的最初出发点。”这对笔耕不辍18年、发表百万字的淄博作家窗外风来说,是最好的解读。

写作开启新生活

“窗外风”是王海霞的笔名和网名,她是山东省生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她依然记得,那是年5月,她看着窗外微风中摇曳的碧绿枝叶,随手起了一个名字:窗外风。想不到,18年过去了,她还在用这个名字。

窗外风大学学的是理工,偏偏对文字情有独钟。她爱读书,喜欢唐宋诗词,喜欢那些优美的能打动人心的文字。有一天,她看着窗外蔚蓝的天空心里不禁一动,下班回到家,就写了人生的第一篇散文,投到《淄博日报》“柳泉”副刊的邮箱,用的就是“窗外风”这个笔名。然后,某一天上班看到报纸,她随手一翻,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文章,惊讶地叫起来,那种兴奋和激动至今难忘!她偷偷地乐了好久,原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过啊。写作给她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后来,她给《齐鲁晚报》投稿,第一篇就被“青未了”文学版采用。陆陆续续,在《北京晚报》《湖南日报》《云南日报》《羊城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她的佳作频现。刊登最多的是《扬子晚报》和《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甚至在同一天不同版发过两篇,多篇文章被《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转载。

写作释放心灵

儿子小的时候,总想让妈妈陪他玩,在窗外风身边跑来跑去,可她正忙着“爬格子”。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愧对孩子。别的女人逛街、追剧,她在看书、码字;别的女人发朋友圈、刷视频号,她还在看书、码字。

窗外风说,不写作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写文章的乐趣,那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是生活中的真善美深深地触动心弦,她觉得不写下来心中就憋闷得难受,不写下来就无法安心做别的事情,就对不起这美好的时代,对不起这爱码字的人生。

不写的时候,窗外风就读书,用以充实和提高自己,也期望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读书让她更加善于观察生活,激发灵感,文字就像小精灵一样,从她笔下蹦蹦跳跳,汇聚成一篇篇活色生香的美文。

因为喜欢花花草草,窗外风写了很多同花草有关的小散文,一篇篇地发在《扬子晚报》《北京青年报》《鲁中晨报》《遵义晚报》等媒体。《黔南日报》曾破例给她开辟了一个专版,发表的都是她的花草散文,设计得美到极致,着实让她骄傲了好几天。

来自编辑老师的鼓励,让窗外风走得更远。年出版了散文集《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书中收录了她发表过的篇花草散文。当那本精美的散发着油墨香的小册子摆在面前时,她心底里油然升起一种喜悦。

写作丰盈生命

近年来,纸媒式微,版面缩减,能上副刊很不容易,但窗外风的稿子反而被采用得更多。

她喜欢去城郊散步,常到孝妇河畔湿地公园,说这是一个静谧安详、舒展心灵的地方,某一天有感而发,《孝妇河畔慢生活》一挥而就,很快见诸报端。

赶集遇到一位身有残疾的小伙子在卖水果,感动于他的努力,不仅时常和家人光顾他的小摊,还写文《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光题目就抓人眼球,灵气十足,其实是借用了小伙子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