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里最专业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唐代诗人杜牧有首《江南春》诗,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说南朝由于佛法兴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建在都城建康(今南京)。祈泽寺就是其中一座。
祈泽寺的历史演变
踏上高速,向南郊进入高桥门外,公路北边有座小山。山的西麓,曾经有座环境幽雅、风景独特的江南名刹,名为祈泽寺。
据史料记载,这里本无名。公元年,也就是距今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建都金陵的南朝宋代第二任皇帝刘义符,派工匠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寺庙,并赐名“祈泽寺”。南宋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 一书中提到过祈泽寺:“寺记云宋少帝景平元年建,去府城二十里。梁朝置龙堂。”此后这个不大的小山脉就颇有点名气了,不断有文人墨客慕名来此观光游览。
可惜在南北朝时代,年年战火,民不聊生,祈泽寺也屡遭损坏,而历代皇帝又不断翻修。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建立不久,李昪即派人将祈泽寺重新修复。
到了北宋治平年间,“祈泽寺”被宋英宗赐封为“祈泽治平寺”。这个执*只有三年的皇帝对治国安邦无策,只能煞费苦心地借字隐意,暗祈菩萨神灵来保佑他和他的江山。
至元朝末年,“祈泽寺”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整。明朝嘉靖年间,祈泽寺再次被修葺一新,其建筑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外观典雅壮丽,布局颇具匠心,整个寺院氤氲于诗情画意中,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祈泽池深。
说起“祈泽池深”,民间还有段传说,说的是南朝时,有位叫初法师的高僧来祈泽山下搭起茅庵,日夜诵读《法华经》,引来了一位女郎,法师诵经虔诚,女郎听经也虔诚。初法师感到惊讶,便询问女郎的住址,女郎说自己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初法师就说这山中缺乏水源,你是龙女,能不能开一眼泉?龙女回答说,这事很容易办到,但需回东海请示她的父亲,话一讲完化作一股青烟不见了。过了几天,这里忽然风起雷动,祈泽寺内有一清泉在法师诵经的座下汩汩涌出。
有关史料和遗存的碑文中还记载:后期的祈泽寺主要建筑有金刚殿3间、正佛殿5间、左观音殿3间、钟楼1座、右地藏殿3间、龙王殿两层共6间、僧院3房、基地21亩。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想见那时祈泽寺的规模之大。
另从寺中的景点称谓看,更是耐人寻味,有堕云峰、待月亭、仙人岭、翻经坪等。这些景点处在这幽雅静谧的环境中,常年浓阴蔽日,鸟语花香,泉水潺潺,再加上雕梁画栋的屋宇,确实有世外桃源的意境。无怪许多名人雅士都来此地吟诗作画,流连忘返。远有北宋宰相王安石,近有清朝的曹寅等。
元朝《至正金陵新志》、明朝《金陵梵刹志》、民国《南朝佛寺志》对祈泽寺均有记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寺内还存有南唐断碑和元代白野碑各一座,其中白野碑文据说是宋朝宗室后裔、当时的大文学家兼书法家赵孟頫所撰。可惜的是两座碑石如今已不知去向。
现今,祈泽寺早已不复存在,仅残存几间清朝光绪时旧房和已经干涸的“祈泽龙池”。在清朝同治年间的国画名家徐行敏所绘制的《金陵四十八景》中,有关祈泽寺的景点选址就是在这里。年6月,祈泽寺列入江宁县县级(年区县调整后,该地属秦淮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然不断有人前来考古、小憩。
祈泽寺内的碑文诗文
祈泽寺在金陵名胜中,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历代碑刻遗留众多,引得爱好文物的饱学之士纷纷前来探求考证。
该寺曾有历代石刻多件,大多砌于大殿壁间,有南唐断石、北宋“祈泽治平寺残碑”、北宋“宋仁寿县君苏氏墓志铭”、北宋“高逸上人诗碑”、梵仙诗碑、南宋绍兴祈雨碑、元代“白野碑”、“类慧泉碑”、“舍田记碑下题名”、“祈泽治平寺舍田记碑”、“上元县祈泽治平寺佛殿碑”、“祈泽寺元人纪事刻石”等碑刻。
年,文物普查时,仅得清代道光年间的“重建祈泽寺嘉惠庙碑记”石碑一块,碑长厘米,宽50厘米。为南京市博物馆收藏,其余碑刻均散落待寻。
诗文可查的有明朝的盛时泰和清朝的金鳌都为祈泽寺写过专志。之后历代文人雅士来这里寻幽揽胜,留下大量诗篇。
明代无名氏为祈泽寺写有一首《祈泽寺诗》原文为:
研池满座落花香,墨透纤毫染汉章。
静卧纳衣雪似水,高悬纸帐月如霜。
杯浮野渡鱼龙远,锡振空山虎豹藏。
幸对炉烟坐终日,煮茶清话得徜徉。
作者已无法可考,仅见诸文字。另有三本金陵美景图,分属明朝、清朝和民国,均收录了祈泽寺。清代宣统二年刊行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册中,排名第二的就是“祈泽池深”,图册中有图画,有名人题诗。除了诗歌,还有一些文人游历后写下了游记文章,记述这里的景致,及对游览过程的意犹未尽,念念不忘。
王安石曾到祈泽寺游览,留下《饭祈泽寺》五言诗一首。诗中写道:“驾言东南游,午饭投僧馆。山白梅蕊长,林*柳芽短。笭箵沙际来,略彴桑间断。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鱼随竹影浮,鸟误人声散。翫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此诗写祈泽山一带的野趣,也表达诗人自己当时的心志。
他的另一首《祈泽寺见许坚题诗》云:“蔼蔼春风入水村,森森乔木映朱门。高人遗迹空佳句,谁识旌阳后世孙。”许坚为南唐隐逸诗人,首句系化用陶渊明的诗“蔼蔼远人村”,末句中的“旌阳”,指晋代许逊,江西南昌人,曾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故王安石称许坚为“旌阳后世孙”。两诗均为诗人晚年定居江宁(今南京)后所写。
苏东坡的好友李之仪写有七言绝句《祈泽寺龙池》:“池方一寻深寸许,泉脉涓涓萦砌台。闻道旱天能作雨,定应变化自何来。”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可见宋代祈泽寺的龙王池是个小浅池。
清朝乾隆皇帝也写一首《寄题祈泽寺》:“闻道结庵初法寺,倩龙女为现斯池。神通诚使那伽伏,何待法华听讲时。”
年,祈泽寺有部分房屋改作粮库,年后全被用作粮库。年粮库搬迁,转让给区属企业上坊水泥厂。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仅剩下区级文保单位祈泽池的遗迹。前几年祈泽池水面临干涸,后在文物部门和周边居民的照料下,又有清澈的泉水涌出。而周围居民对“祈泽池”的名字大多记忆为“龙王池”。这也恰好印证了祈泽寺的传说。此外,在这一带还有“祈泽街”的地名,但由于近几年的旧城拆迁改造,街道已经失去原有外貌。
寻找南京消失的寺院丨王安石眼中的世外桃源——祈泽寺
感恩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