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大方、聪明、热情、心直口快……”日前,在泉州一中高一年⑶班的一堂“体验式班级主题活动课”上,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每个同学一一说出同组其他同学的优点,通过新型主题班会课,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该校在传统的德育阵地上改革和创新,促使学生乐于参加、易于接受。实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结合。(《泉州晚报》记者曾聪虹陈玉珍)
“优点轰炸”,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体验式班级主题活动课”上,在班主任陈以理老师的指引下,泉州一中高一年⑶班的同学先进行互动游戏,并在“优点轰炸表”上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轮番接受其他同学们的“优点轰炸”。
“勤奋、乐观、和善、富有正义感……”在同学们的“优点轰炸”下,苏彩英同学有点害羞,不过心里“美美哒”。她坦言:“以前没有发现自己有那么多优点,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了。”跟她一样,每位同学都从其他人的眼中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要得到别人欣赏,就要先学会欣赏别人。”王静同学感慨道。
“传统班会比较枯燥,而体验式主题活动课有互动,更活跃,学生更乐于参加、易于接受,德育教育效果更佳。”陈以理老师说,高一年⑶班是“珍珠班”,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这堂“体验式班级主题活动课”,旨在挖掘同学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鼓励他们更加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
所谓体验式主题班会,就是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组织班会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中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建构认知,调整心态,探求在具体情景下的最佳行为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泉州一中校长赖东升表示,体验式班级主题活动课少了平日枯燥的说教、听厌了的大道理,而是激发学生自我省悟、自我教育和主动改变;不再是一人或几人在台上表演,绝大多数人只能当观众,而是每个学生都是主人,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体验者;不再是一言堂,而是通过营造宽松、启发式的环境,让全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去讨论,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激发出思想火花,在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中为解决问题提供多角度的分析与方法,为观察他人观念及情感反应提供机会。主题活动课凸显“活动”,通过活动创设情景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强调学生在直接经验过程中的体验和领悟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心理和道德素养。
合作型师生关系,缩短双方心理距离
在另一堂“体验式班级主题活动课”上,高一年⑹班的同学们棉队的模拟场景是“游玩途中遇到河水上涨,被困河中”。同学们“脑洞大开”,纷纷思考办法“脱困”。“真的很有意思,这个游戏不仅考验我们的智力,更考验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王同学兴奋地说。
从年起,泉州一中开始实施“体验式班级主题活动课”,目前已经拥有9个典型主题,包括沟通从倾听开始、解开人际千千结、自信、信任、责任、目标等。
“体验式班级主题活动课具有目标明确、内容系统、形式活泼、主体凸现等特点”,赖东升校长说,这种活动课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了一种合作型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引导学生从“顺从性道德教育”向“选择性道德教育”转化,体现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赖校长还表示,该校在全市率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开设“心育课程”系统,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德育课程主题,如初一年做好初小衔接工作、开展文明礼仪及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初二年开展法律规范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励志教育;初三年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加强中考考前心理辅导等。高中每个年段也都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接下来,学校打算用3年时间形成体验式主题活动课程体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