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洪国
题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如今的泉城四季如春,真期待不久在泉城再次遇见君,说好了,不见不散。想见,最远的路也是最近的。
(一)
那还是一个春夏相替的日子,自然是阳光明媚。“柳絮飞花如落雪,竹篱茅舍袅晨烟”,春意融融,夏趣盎然的泉城济南,自然是长堤细草,湖岸夭桃,泉水叮咚,花海如潮。“万里行踪迷望眼,一帘幽梦付依川”,那天,我从南门大街穿行在护城河岸,河中画舫雕龙绣凤,黑虎泉欢快地喷涌着清纯的甘饴,解放阁在云树掩映中耸立着雄姿,向来往的游人讲述着解放济南的故事。往北到青龙桥,碧波荡漾,夹岸就是一棵一棵相依相偎,衔绿叠翠的翠柳了,邻着步行的栈道是纵横交错,花团锦簇的月季、牡丹、冬青和海棠拼成的泉城图景,无处不在地绽放着,渲染着。漫步在护城河边,静听着流水琤淙,还真有一种沉醉迷离,一帘幽梦的感觉呢!因为,那天,我正在等待一群盼望已久的客人。
我经常与他们在胶东散文微众平台上邂逅,经常在充满质感和温度的文字里与他们天南海北,磨砺切磋,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叙写和抒发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他们是我的文友,其中不乏我文学的导师,大学的校友,工作中的同事。虽不曾谋面,但早已神交已久,虽不是故交,但早已是无话不谈。我早就期冀着在美丽的泉城与他们有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他们,就是胶东散文一众文友。
与红*会长真正有缘相识是年我在胶东散文微众平台上推送发表我的《秋意如诗》、《过年》、《泉城花海》。我与红*会长是烟台大学的校友,同年不同系,内心却真的是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他把关于创作的生动体验,关于文学使命的深刻思考,关于散文时代的价值取向,关于每一位文友在胶东散文微众平台推出的每一篇文章的独家点评和情感体验都无私地毫不保留的分享给我,为我文学创作解疑释惑。后来,我加入了山东散文学会,成为学会的一名会员,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热爱文学的女儿和一直鼓励我创作的妻子看到我的散文学会会员证,惊喜万分,逢人就讲我们家里真有了让人脸上有光的文人了,女儿还立下了也要写作的志向,参加了青岛微*课征文大赛,还被青岛市委组织部聘为全市*史教育特邀宣讲员。妻子也爱上了普通话,从网络参加了普通话学习班。令我倍感振奋和鼓舞的是我的《与海阳最美的邂逅》被选为为“齐鲁青未了”优秀散文选读篇目,与《感知两个城市的温度》、《又见金麦千重浪》、《那些看云的日子》等作品一起收录在了《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中正式出版。写作是一个艰难跋涉的过程,出书是所有爱好文学的文友的梦想和目标。当真正把草绿色封面的《胶东散文十二家.第四辑》朋友圈里收获着好评如潮,那一刻,我才真正感悟到了幸福的滋味。
(二)
“君子之交淡若水”,那一日下午,胶东文友一行还要参加齐鲁晚报、山东青年联合会、山东省散文学会联合举办的齐鲁青未了散文颁奖活动。时间很是匆匆,没法把酒言欢。我就精心选了“半城湖家常菜”,是一家地道的鲁菜家常菜馆。环境有些逼仄,但生意很是兴隆。老板和服务员也是咱山东人特有的好客热情,乡音里透着浓浓的地气。我到的时候刘玉涛秘书长、段曙光、马学民文友已经到了一会了,也已按照店里的特色点好了大众口味的菜品,其中就有大家都爱吃的蒙山炒鸡和素三鲜水饺。张华荣、姜宏芬老师随后赶到,宾主入座,粗茶淡饭,以水代酒,畅叙友情,畅谈文学,言无不尽。曙光老师是地道的济南人,说起泉城,说起明湖,说起千佛山、趵突泉自然是如数家珍。
席间,众文友兴致勃勃地分享着文学的盛筵,“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胶东散文创作评论之所以被中国作家网多次推发、为齐鲁散文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