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作协人事处消息,作家叶永烈于年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79岁。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年秋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年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出版文学著作余部,包括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命运大转折》《陈云之路》《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与傅聪》《梁实秋的*昏恋》等。
年11月,本报记者曾通过电话专访了叶永烈先生,以《叶永烈:作家应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为题在《齐鲁晚报》(年11月4日)“大家“专栏刊发,现再次刊发此文,以纪念无数人心目中的“小灵通之父”叶永烈。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发表第一首诗,就此跟文学结缘。
他曾经是一代人心中科幻梦的启蒙者,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号称风趣幽默的“小灵通之父”。四十不惑之后,叶永烈转走纪实文学之路:“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红色历程,《“四人帮”兴亡》(增订版)《陈伯达传》有“文革”十年的真实写照……一本本走进历史深处的传记和纪实文学,让我们在写作领域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叶永烈。
75岁时,写作总量已超过万字的叶永烈没有选择封笔,而是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非虚构叙述方式,开始转向长篇小说(虚构文学)。今年,万字的长篇小说“上海三部曲”已全部完成并与读者见面。
听叶永烈讲述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感受到他的多维度:是爱好诗歌和科幻的北大学生,也是喜欢掌控各种数码产品的“理工男”,还是爱刨根究底的“旧闻记者”。对文学从未丧失激情与追求,使叶永烈没有沦陷到自己的经验写作之中,而是游刃有余地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
上海三部曲,把故乡写进长篇
“我是70后作家,再过两年就是80后了。”电话里叶永烈的声音,干脆、爽朗。向他邀约采访,发邮件,秒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