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玉涛
我站在漱芳园的长廊上,拿起画笔在油画布上点彩,一幅老宅系列之《海棠依旧》的油画风景真美,它像高更的一幅印象派油画,又像一首古典美丽的抒情诗。正当我完全陶醉在这美景时,突然,一阵春风吹过,我猛地一惊,心里总是担心这景色一下子就会随风而去,再也看不到了,我贪婪地欣赏这一幅油画风景,久久不愿意离去……
1
舒乙说过一段话:“有的画家一辈子也找不到属于他自己的窗口。于是,画的世界也就没有他。借用别人的窗口终究不属于他,窗口外面的人便无从找到他和发现他……”我拾起一片风景,笔下的漱芳园,就是自己的窗口,找到了漱芳园的岁月静好,找到了审视漱芳园的特殊角度,找到了表现漱芳园的特殊方式,这就有了我自己的艺术世界。
春色醉人,醉的让我经常去用画布上的颜色来描述漱芳园,画笔漏白处,总会有一米阳光陪伴着春风和熙漏进来。带着暖暖的温情,为你送上一幅清新的风景。海棠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宛如相思,朵朵争艳,朵朵醉意浓,醉了辗转的倾慕,醉了难忘的邂逅。“一抹嫣红轩窗对,酥雨含羞满亭台。”时光种进缤纷的浪漫,绽放的情丝,是我编织的海棠依旧唯美风景,日渐铺满眼前的光阴。也许人生跌岩起伏,悲喜参半,沧桑中望不见流年斑斓。那一朵朵多情的海棠花蕊向我倾诉,万紫千红,春意盎然;那海棠花开悄悄释放出丝丝缕缕的芬芳,惠心纨质,清香袅袅;那漱芳园翠绿绯红的春色,似天边飘落的云霞,光彩夺目,璀璨生辉。
鸟瞰漱芳园,西府海棠成了一片花海,它是海棠中的上品,花未开时,花蕾红艳,有胭脂味道。西府海棠开花后,渐变粉红,人在花下,香风阵阵,不时有花瓣随风飘落,犹如花雨。悠然,想起当年为辛亥革命捐资的丁小姐,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她像一片轻柔多情的云彩飘来飘去,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婀娜多姿地依偎在海棠树下,那妩媚的风情惊艳了漱芳园的春天。“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一簇簇海棠花娇美剔透,迎着温暖的春风傲立绽放,朵朵妖娆美艳,花香沁人心脾,丁小姐对着海棠花出神,默默地站立在它的旁边,宛若听见了海棠花的呼吸。从海棠树下走过,醉人的清香,扑鼻而来。一缕幽香,化作相思语,那个少女不怀春?丁小姐静静地闭目对海棠花诉说着心中的秘密。羞涩的瓜子脸上,唯有挟来一抹嫣红,把缱绻的柔情缱,点缀的如雨般温柔,如风般缠绵。她看着海棠争艳,万朵千朵总是春,春色满园总是艳,艳锁长亭芳菲尽,尽头回首是秋色。四季迭回,秋天驱散了夏天的佘热。小姐楼内,丁小姐赋诗一首:“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丫鬟秋菊问:“小姐,这是不是曹丕的《燕歌行》?“嗯哼,秋菊你真是很聪明,看样子读了不少四书六经呀!”丁小姐惊喜的回答道。随后,她又兴致勃勃坐在古筝前倾情弹奏着《高山流水》名曲,欣然抬头转脸望向轩窗外。她看到漱芳园的天空上,大雁成群结队排列成“人”字形高歌往南飞。秋天的色彩涂染着树木草丛,以及亭榭长廊。秋风颤抖着泛黄的树叶,梳理着云,水的颜容。“秋风渐紧秋草黄,闲看落叶舞残阳。”秋天的步履催着岁月向前,己是浅浅的初冬……
2
那是年冬天,徐镜心与王淑鹤、韩春斗等革命党人共同筹划光复黄县起义。韩春斗在多次战斗中均亲临前线率众杀敌,“北马战役”中衣服被子弹穿孔数次,仍机智沉着英勇作战,多次击溃清军反扑。在危急时刻中,外援的沪军、鲁军撤走,起义军势单力薄,清政府趁机从莱州抽调军队进行反扑,黄城遭敌围困,革命军寡不敌众,所请援兵迟迟未到。革命军守城数日,终因寡不敌众而城陷,数名革命党人英勇殉难,韩春斗见战斗失利,突围出城无望,同王叔鹤一起进入漱芳园避难,王叔鹤躲在花窖里遭清兵搜捕发现杀害,韩春斗绝望了,他藏在漱芳园假山石背面躲过清军大搜捕。从洞口抬头看天空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乌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空中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韩春斗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庞,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刹那间假山石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着漱芳园分外的妖娆。第二天恰逢小年,漱芳园外听不到清军的枪声,韩春斗抬头望见远处二层小楼,悬挂着兰底鎏金匾额“梯云楼”,就想去找一点吃的东西充饥裹腹。他步履艰难的踩着雪窟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他努力朝着希望的曙光奔跑,踉踉跄跄“跑”到了“梯云楼”的地方。
皑皑白雪,把二层“梯云楼”点缀的“红与白”更加恢宏壮现。丫鬟秋菊下楼拿着条帚去扫雪,迎面碰见饿虚脱的韩春斗蹲在雪地里,着实吓了她一跳,俯身压低声音忙问:“先生,你是谁?怎么敢跑到我家小姐楼来了!”“我是革命军韩春斗,没有别的要求,就想找一点吃的东西,能否请您家丁小姐行个方便?然后把我护送出黄县城。”韩春斗强打精神有气无力地和丫鬟秋菊如是说。
丫鬟秋菊飞快上楼禀报了丁小姐说:“小姐,外面有一个革命军来小姐楼求助有要事商量!”说起丁小姐,她是丁氏家族六份“宝俭堂”第十五世的孙女,从小天资聪慧,知书达理。她有进步思想,倾向反清革命,尤其钦佩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她听兄长说过同盟会员韩春斗,知道他是辛亥革命光复黄县的领导人之一,十分敬仰革命党人,决定冒险搭救于他。“不管那么多了,为了革命军不受伤害救人要紧,积德行善是丁家的族规家训。”她从书房踱步出来不介意的对丫鬟秋菊自言自语说。丁小姐马上换上了一身大红暗花镶金丝绣花边的绸缎衣服,显得更加妩媚多姿。她嘱托丫鬟秋菊扶着韩春斗上了楼,匆忙看了眼这个男人心疼的说:“先生,我这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只有些许桃酥点心,让您受委屈了。”丁小姐叫丫鬟秋菊用盘子盛出来一些桃酥点心,倒上一大碗白开水,急忙端到韩春斗的眼前,他连看一眼都没有,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丁小姐坐到了韩春斗对面的花梨木龙头扶手椅子上,摇着手中画有海棠花的圆扇子,再一次仔细打量一眼韩春斗,感觉他英俊秀气,骨子里透着一种气宇轩昂的大气。于是豁然开郎计上心来,决定把韩春斗打扮成一位富家阔小姐的样子,对外人宣称是自己的表姐韩春梅送出黄县城。她随意的捋一捋额头前的短“流海”,然后胸有成竹和声细语接着说:“先生,要想把您送出城,我这里没有男人的衣服,唯一办法,只能让您穿着我的衣服男扮女装,打扮成阔小姐才能把您送出黄县城。”韩春斗听后,只要能出城装扮成什么样都行,他情不自禁的点头同意了。丁小姐迅速从红木雕花衣柜内找出自己几件漂亮的大襟衣服,她吩咐丫鬟秋菊都挂在鸡翅木的衣架上,让韩春斗试穿那件衣服合身,她俩不好意思的退出了闺房。
韩春斗穿戴整齐出来,丁小姐看后傻了眼,愁眉苦脸摇头说道:“哎呀,这衣服不太合身显瘦了许多啊!”,无奈的和丫鬟秋菊对视了有十秒钟,用眼神去交流商量,短时间去定做衣服肯定是不大可行的,再冥思苦想怎么也想不出其它好办法来应付。丁小姐唉声叹气过后,丫鬟秋菊拿来梳妆匣,急三火四搬来小方櫈,铺上棉垫子请韩春斗坐好。丁小姐又非常认真的开始给韩春斗脸上,打上厚厚的粉底,画好红唇烈焰的浓妆,呵呵,看起来依然是一个大家闺秀丰腴的阔小姐,感觉眼前这个大男人转念之间装扮成一个漂亮的千金小姐,她开口笑了起来,便喊车夫李大爷套好带蓬马车准备出城。丁小姐先拿了两斤桃酥点心买通漱芳园看门的清军把守,从而得以顺利出门,她红彤彤的瓜子脸掩盖了忐忑不安的心。
在黄县城,沿着北巷街径直斜向西南,磨盘石上“哒哒”的马蹄声阵阵,瞬间划破了街市商铺热闹的叫卖声。马车一路上快马加鞭飞奔到了西城门,眺望高耸的城门楼上方,门楣用长条砖雕花外凸包边装饰,匾额内平板无缝小方砖镶嵌阴刻“承恩门”三个漆黑色行书大字。城楼下方为砖发旋拱门,上边两层重檐飞角,青砖灰瓦四脊饰以吻兽。城门楼下拱门两边有两尊威严的石狮镇守,有许多清军分两列站岗护城,这阵容连麻雀都飞不去出,更别说是一个大活人。车夫李大爷和丫鬟秋菊搀扶着丁小姐绰约多姿的跳下马车给了守门清军两块大洋,还没等上马车出城门,慌忙中回头又惊心动魄的发现了一个清军守城队长大呼小叫跟着撵到西城门,他手捂着叉气的肚子,弯着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刚才那个人有嫌疑,你们为什么不检查就放行了?”没等守门清军回过神来答应,丁小姐灵机一动,麻利又用自己心爱的一块金壳怀表送给了清军守城队长,他拿着这块金壳怀表喜出望外的不再盘问出城的事,顺水人情的马上就放行了。一波三折好不容易厌难折冲送出城门,临别之时,丁小姐塞给了韩春斗三十块大洋,还有一批古玩字画,她说:“先生,这些东西算我丁小姐资助革命军的一点心意,期盼你们组织早日打回来重新光复黄县城。”倾刻间,令韩春斗十分感动,他拱手作揖对丁小姐说:“丁小姐救命之恩,捐资革命之义举,韩某铭记在心!不知丁小姐芳名,容在下日后登门好答谢!”丁小姐掩面却笑而不答,这令韩春斗更加的敬佩,她便翩若惊鸿的登上马车挥手告别。从此,丁小姐倾心热衷辛亥革命,资助革命军鲜为人知的故事,被世人口口相传成为了千古佳话。
3
据《黄城丁氏家族》一书记载:清代漱芳园内,雕栏玉砌,幽雅宁静。迎面为一条精巧别致的花岗岩石拱桥,桥下的水与两侧对称的鱼池相通,内养金鱼、荷花。桥面向北直达二层木楼下,楼前七步石阶,上面挂有小篆“梯云楼”兰底金字匾额一块。木楼每层五间,高十余米,为木构架结构:屋面坡顶饰鱼鳞青瓦,脊端饰有龙头吻兽;木楼上层前有阳台栏杆,上下层以四根朱色立柱支撑,木雕精致,色彩艳丽,立柱上挂有漆金楹联;室内雕梁画栋,光彩夺目,门窗隔扇,古朴典雅,可说华丽非凡。楼后建有对厢各三间,对厢南侧均有一个小门通门外甬道,甬道向北直贯花园尽头。东侧甬道较窄,仅四尺余;西侧甬道较宽,一丈左右,植有两棵大杏树;西匝道门上书“爱吾庐”三字;东过道内豢养着数条看园猎犬。木楼后是鹅卵石地面,直达相对的又一屏门门楼,入院是左右对称10米的花草区,植有松、竹、牡丹、丁香之类。中间与门楼正对为匝道,向北通往水上凉亭,亭区南北长12米左右,东西宽15米左右,高约4米,占地近平方米;亭子为四角形,木质青简瓦结构,拐角挂有铜铃,随风而动;凉亭前额刻有“松月亭”三字。亭内置有精制石桌、石凳,柱侧饰有栏杆,四面有出口,通向曲径通幽的小路,中以小桥相衔接,桥下水宽3米余,内养鲫鱼、睡莲。岸上东西北三面以假山相抱,奇峰迭宕;北假山高处有8米余,登上假山时,堆垛峰峦,拗折洞壑,极为巧妙,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漱芳园采取中国画障景、隔景、框景、漏景的返朴归真与大自然融合的表现手法,宛如一幅幅明代末年计成的《园冶》诗意山水画卷。
相传当年漱芳园仅假山石一项就花费白银10万余两,全部是太湖石。西北角有一条崎岖小路可通山后,东南角有一块平石,中央刻有棋盘,以供游人对弈。假山北去有20米左右的菜园直抵北围墙,园内有水井,植有柳树和桃树。漱芳园里面的文化氛围也相当浓厚,名人题字随处可见,大小匾额共有32块。漱芳园的建筑,可谓园内亭台楼阁,池水碧波荡漾,遍布奇花异草,景色十分迷人。在风格别致的二层“梯云楼”建筑里,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王叔鹤为避清政府追捕,曾居住其内;年,李烈钧、冯玉样到胶东时,曾下榻于本楼中。二位将军对楼台亭阁,山水花草赞不绝口,但对当时的黄县县长范慕庐的盛宴却婉言谢绝,却留下了“漱芳园谢宴”的故事。冯玉祥将军为徐镜心的后裔提笔写下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横幅。李烈钧将军写的是“善教得人”四个大字,《老黄县》一书如此写道;年7月,胶东特委曾由黄县南部山区的姜家店移居漱芳园中办公,指挥胶东人民对敌斗争。据《丁氏族谱》记载: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丁氏家族中的部分有志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以十五世丁择邻烈士为代表的有9人为国捐躯。这些事迹更加赋予了丁氏家族好男儿“精忠报国”投身革命的无为情怀。
漱芳园前的东园,还曾是意诚小学,许多丁氏家族儿女首先要在此就读。学业完成后,再去崇实中学,进而走上社会。可惜的是,年3月,日寇进攻黄县时,在“焦土抗战”的口号下,漱芳园被焚毁。解放后,部队进驻此地,70年代部队建礼堂时,将残余假山、鱼池、树木等渐次除去,已荡然无存。
甲子时光,日月不居,秋去春来。当今天漫步漱芳园,一亭一幅景,花香百鸟馋。登亭观秀色,碧绿浮云天。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慢慢悠悠地品,绿色的树,绿色的风,绿色的水,渗透漱芳园的全过程。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细细一想,这漱芳园之美与其它地方美一样,还是跑不了石美、树美、水美,但是她都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音符谱成一首和谐乐章。
一个人漫步,怡然恬淡。漱芳园的石总要变个样,变出别的一种形,别的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却说不出的激动。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蹩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由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来没有的美感。漱芳园的山石,侧面看它却薄的像一本书,或干脆是一张纸,硬是停立在那里就是美,还有在平地上拋掷出的石头,都要美出个样来,随石赋形,依石而变,曲尽其态。你可以随意触摸一块块突兀的石头,那就是一朵朵凝固的云。当我走过一段曲径通幽的小路,怎么看也像是一段枯了多年的梧桐树,在诉说着风雨千年的沧桑。
当我环顾四周,贪婪地饱餐这些秀色时,突然发现漱芳园除了石头、长廓、碑林,就是各种的树。树以楮树、楝树、西府海棠、石榴树、紫薇、木槿、香花槐、玉兰树、丁香、虬松为多。满园春风,大大小小的树招惹得你总想用手去摸一摸,用身子去靠一靠,甚至用脸去贴一贴。蓦然回首,长廊柱子就像一道闪电,生命的惊雷在天际隐隐作响,我一下子寻到了生命的美,生命的礼赞。我在这里徘徊,每一块石上都爬满了绿色,霎时我觉得漱芳园的全部美,都在巧夺天工与石的拥抱中,而回看刚才石的美全都做了碧水的铺垫,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有机结合。
漱芳园石临树巧妆,极尽其意,因水而灵,曲尽其媚,因石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风,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力和美感充盈在漱芳园不在的空谷中,令你留连忘返,回肠荡气,天下好景有的是,只有漱芳园,路又不远,景却特美,你可以一来再来,细品慢游。
四季流转,晨暮交替,让我感叹时光的匆匆,回望丁氏家族红领商人的旧日光阴,因为拥有一段漱芳园红色传奇的革命摇篮而弥足珍惜。海棠花洒满路经,有我和你踏过的痕迹。人生的风景总是变化更替,悲喜交加的四季,让冷暖都入了身躯,我愿为你拾起一片繁花风景,洒满你经过的心路,只为你偶尔的经过,偶尔抬眼望见海棠摇曳在漱芳园春风满园里。于是,我采撷了丁小姐昔日嘴边最美的红妆笑容,“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依旧笑春风,珍藏在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在自己落寂的时刻,安暖着孤单的心灵。
延伸阅读:韩春斗(~),原名韩冬田,字壬卿,谱名学田,学名春斗。龙口市芦头镇韩家店村人,清末秀才,黄县较早的同盟会员之一。韩春斗天性聪敏,自幼读书好学,文才过人,15岁考取秀才,后去东北经商。清政府视其有超人才能,逐级上报,袁世凯亲自召见,授予重要官职。辛亥革命前夕,韩春斗弃官返回故乡,一心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推倒满清之革命。黄县城再次光复,韩春斗去依兰县任商会董事长,年病故,终年41岁。
作者简介:刘玉涛,山东龙口人,画家,文化学者,现为龙口市博物馆副馆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秘书长,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黄海散文》《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副总编、副主编,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散文入选《胶东散文年选》《当代散文》《海外文摘》《川鲁散文名家作品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胶东散文十二家·刘玉涛卷》《清泉录》《深情的回眸》等作品集,散文发表《学习强国》《文旅中国》《人民日报》数字网,《中国文物报》《联合日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日龙口》等报刊。散文《芝罘记忆》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优秀奖,散文《母亲的“花花”饭》《陈文其与“战时金融”的北海币》《底片上的归城秋色》获山东省首届青未了散文大赛三等奖,山东省青未了金融散文大赛三等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讲好山东文物故事”短视频征文大赛优秀奖。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