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肖菁通讯员西法
年1月15日下午,全国首个集咨询、评审、调解、仲裁、诉讼多种解纷机制为一体的诉调联盟——“西湖诉调联盟”正式成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结合多年经验、整合各方资源,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对涉诉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进行了一次全新升级。
联盟让一加一大于二
共同打造和谐西湖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叶青说,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定要前置化,即放在最前端,在第一时间开展调解、促成化解。同时,纠纷化解工作一定要往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例如在调解员中引入行业、协会的力量等。
因此,西湖法院结合实践经验,在“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已实现调解智能化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多种解纷机制一体的“西湖诉调联盟”。
“我们发起成立‘西湖诉调联盟’,就是想引导、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发挥自己的专业资源优势。联盟将社会各方解纷力量联合起来,并希望这股更强大的整体力量能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落到实处。”叶青在“西湖诉调联盟”启动仪式上说。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倪惠岗介绍,“西湖诉调联盟”是一个开放体,由西湖法院统筹协调,让联盟中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资源优势,在咨询、调解、仲裁、诉讼各环节中发挥功效。
联盟首批成员包括杭州仲裁委员会、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浙江证券业协会、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浙江汉鼎律师事务所、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共道云调解中心、彩虹调解服务中心。
“来自联盟成员的教授、专家、律师将组成联盟的专家库,专家库可为联盟成员提供各项专业知识支持,法院可帮成员在调解工作中获得更多法律专业知识支撑。”倪惠岗说。
现已有多元化诉前调解力量
但因整体协同不足效果打折扣
西湖法院对探索非诉讼解纷机制建设向来走在前列。
年4月,西湖法院成立调解组;年9月,开通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再到年5月,西湖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年5月,西湖法院首次尝试运用电子督促非诉程序处理大量债务明确、金钱给付案件。“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以下简称ODR)在年3月开始运行后,迅速被推广到全省。同时,早在年10月23日,西湖法院就与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委派协议,开展全国首个律师调解试点工作。
现西湖法院已全面实行调解前置,年的诉前纠纷化解率为43.11%,同比上升18.96%,实质化解纠纷成效明显。
但西湖法院进一步分析发现,诉前成功化解的纠纷中,通过ODR系统在各机构处调解成功的比例不够高。这意味着部分调解工作在“绕了一圈”落到法院专职调解员手上才调解成功。这对当事人来说,没了最多跑一次的便利感,也意味着前端调解还发力不够。
“可以看到,在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上,我们已有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但是整体协调性不足,影响了最终的调解效果和效率。我们组建联盟,就是运用系统观念,把各解纷力量能从‘散兵战’变成‘集团战’,将‘西湖诉调联盟’做成一个非诉讼化解纠纷领域品牌,用品牌效应带动诉前调解市场化发展、提升群众对诉前调解的知晓率等,进而提升群众对诉调工作的体验感、满意度和获得感。”叶青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