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百余年岁月山河,沧海桑田。
如今,在辛亥革命策源地广东,遍布各地的辛亥革命历史记忆,早已融进了一个个地标里、路牌中,融进了人们的生活里。它们生动而深刻地向人们展示着那段峥嵘岁月,承载着不朽的革命精神。
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纪念辛亥革命周年:革命印记遍南粤开拓精神助前行》专题报道,敬请垂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柳卓楠丰西西薛江华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琦柳卓楠薛江华(署名除外)
珠江水畔,长洲岛上,辛亥革命纪念馆已建馆10年;岛的另一端,黄埔军校与之遥遥相望,它们静静矗立,回望着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广东是辛亥革命策源地,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南粤大地上,留下了许多辛亥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
位于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上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是国内重要的辛亥革命历史纪念地。10月11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辛亥革命纪念馆,寻访辛亥革命历史印记,听如今的文物守护者讲述文物背后的难忘故事。
剑胆琴心,瞻仰能文能武的辛亥志士
辛亥革命纪念馆建成于年10月,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是一座立足于全国的辛亥革命专题纪念馆。为纪念辛亥革命周年,最近,由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主办的“剑胆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在辛亥革命纪念馆拉开帷幕。
“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为了民族复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战争背后,他们挥毫泼墨,文采斐然。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让大众了解辛亥志士们的另一面。”
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部工作人员张林介绍,此次展览选取了孙中山、黄兴等辛亥革命先驱们的41件(套)墨宝,包括孙中山为王和顺题“博爱”横披、黄兴书赠吴崑“力不胜于胆”四条屏等二级文物,这些作品一方面彰显了辛亥志士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的艺术修为和情趣追求。
走进展厅,迎面看到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两幅墨宝,一幅是孙中山先生为王和顺题的“博爱”横披,另一幅为大众常见的“天下为公”横披。
张林介绍,在这些书法作品中,蕴含着革命先驱们内心的不懈追求和革命理想。比如,展厅中悬挂着的一幅黄兴“手书”: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该四条屏系书录南宋诗人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字里行间透着黄兴的革命思想。
“当时许多革命志士都喜欢书录南宋时期的诗词,好像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他们虽然痛心国之衰败,但依旧抱有救国之心,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尤其第二句中提到了‘中国梦’一词,这也是中国较早出现这一词汇的古诗词,与现在我们的理念有共通之处,不谋而合。”辛亥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张长龙说道。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环顾展厅内,或是书录古语表达心境的作品,或是与家人“闲聊”的日记书信,亦或是赠予亲友的箴言,这些作品背后,是当年为振兴中华不懈奋斗的革命志士,亦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80后”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