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00后rdquo大学生 [复制链接]

1#

这个暑假,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的15名大学生,在赞皇县院头镇南峪村小学完成了17天的支教。他们是“00后”首批大学生,不仅勇于挑战偏远山区艰苦的生活条件,还严格遵守组织方制定的各种准则和注意事项。多达条的“条条框框”,堪称“最严支教规定”。这些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展现了令人钦佩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学识和情怀,给山里孩子打开了一扇窥探世界的窗,并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爱戴。谁的青春不热血?17天支教生活,是他们向社会、向青春、向人生交出的珍贵答卷。

支教队员冒雨把孩子们一个一个送回家。山路泥泞,他们就抱起孩子。(支教队员供图)

1

闭上眼,就会想起山里孩子的笑脸

8月2日上午,在保定安国的家中,19岁女大学生吕宜轩吹着空调,浏览着QQ群里支教时的照片。离开此前支教的赞皇县山村已经8天了。可回到家的每一天,只要她闭上眼,支教17天的点点滴滴就会不断在脑海中闪现。山里孩子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支教时经受的磨炼、收获的感动,此刻都让吕宜轩分外怀念。

吕宜轩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化院”)经济管理系的大学生。7月10日至26日,她和系里另外14名同学,在常思老师的带领下,在赞皇县院头镇南峪村小学进行了17天的支教。吕宜轩负责老师在内共16人的后勤。每天清晨5时,当其他队员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厨房里就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了。除了早中晚三餐,她还要负责采买,发现缺少什么物资和蔬菜,她就与山下的小商店联系,请他们及时送货。

解决16个人的吃喝可不是简单的事,每天光做饭就要用去五、六个小时。以前,吕宜轩只在妈妈做饭时帮过忙。刚到南峪村小学时,看着比洗脸盆还大的锅和半人高的铲子,吕宜轩心里直犯嘀咕,担心完不成任务。最初,她掌握不好16个人该做多少饭,准备多少菜。怕不够吃,菜一切就是一大脸盆,因而起初几顿饭总是会剩下,味道不是咸了就是淡了。适应几天后,她才渐渐独立掌勺,大铲子炒菜游刃有余,准备的菜量也能恰到好处。虽然厨师的水平“马马虎虎”,队员们却吃得很香,还不断鼓励她。

支教队员的菜单里,主要就是土豆、*瓜、西红柿、圆白菜、豆芽、鸡蛋等,肉比较少见。虽然吃得比较简单,而且天气炎热、条件艰苦,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来山里支教不是享福的,是要帮助山里的孩子们,同时磨练我们自己。”吕宜轩的话,代表了所有支教队员的心声。

除了做饭,吕宜轩一有空就会帮其他同学上课。这些“00后”展现了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汇报演出使用的庞大舞台,是他们一颗颗地拧螺丝,用了一天多时间才搭建起来的。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下,队员们自己卸车,自己搭台,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还有一些队员中暑,每天把藿香正气水当水喝,即便这样也坚持工作。舞台搭建好后,要24小时值班看管舞台和演出设备。吕宜轩第一次体验了“睡大街”。凌晨时分,女孩也一样躺在村广场的水泥地上,身下只垫了一块舞台用的红毯,没有枕头更没有被子,身边围绕的是不知名的蚊虫。“虽然支教的日子很苦,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舍得离开,这17天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吕宜轩说。

支教队员冒着雨也要给孩子们上课。(支教队员供图)

2

17天支教很苦很累很充实

7月24日,记者前往赞皇采访。从省道拐上通往院头镇的公路,那是一个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的小路,进去沿着蜿蜒的山路七绕八绕,才到达位于山顶的南峪村小学。

这所小学很小,操场只有一个篮球场的面积,5间平房组成了学校的“教学楼”。支教的这段时间,除了一间校长办公室和一间教室外,另外两间被当成了男生和女生宿舍。还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兼做办公室、值班室和厨房。11时,支教队员庞瑞轩正在电脑前修改着汇报演出的主持词;负责做饭的吕宜轩正在奋力地搅拌着大锅里的土豆丝;男生宿舍里王子轩正在练习演出的吉他曲;山下小广场,两名女生正在值班,看守舞台设备……

这15名大学生,在这里度过了17天的支教时光。17天来,他们每天6时起床,开晨会、吃饭,7点30分准时到达指定位置迎接学生,放学时会把孩子们送下山。每天8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晚上8点还要开会总结一天的得失、交流心得,晚上10点准时熄灯睡觉。

这支支教队伍名为“筑梦太行小分队”。6名男生、9名女生,来自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专业,都是级学生,开学即将升入大二。他们大多是“00后”,也是“00后”首批大学生。他们通过笔试、面试,从多名报名者中被挑选出来,并参加了多轮培训才走上岗位。支教的日子虽然很苦很累,却异常充实,让他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7月24日晚,一场3个多小时的汇报演出,在南峪村广场隆重上演。支教大学生与村里的孩子和村民们共同表演了30多个精彩纷呈的节目,震撼人心。孩子们自信地登上舞台,完成了人生中唱歌、跳舞、朗诵、武术的“首秀”,也在心中种下了美好和希望的种子。

支教队员跟孩子们打成一片。(支教队员供图)

3

每天8节课,让山村孩子窥见世界

地处偏远的南峪村有多户,贫困人口约占一半。南峪村小学有一、二两个年级,共23名学生和两名老师。平时,孩子们基本没有接触过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的其他课程。年起,“爱在行动”爱心公益组织开始在南峪村小学组织支教活动,年、年的支教大学生都来自“化院”。

根据南峪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爱在行动”和支教学校共同制订了课程表,专门开设了武术、心理、舞蹈、体育、美术、手语、礼仪、朗诵、手工等多门课程,每天8节课,上午4节、下午4节。虽然南峪村小学只有23名学生,但每天来上课的有50多个孩子——村里放假在家的孩子们都来了,还有一些孩子来自附近的口头、河庄、小南峪等几个村子。孩子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平日里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发现美好,窥见世界。

这些来支教的大学生也都是第一次当老师。他们半年前就开始准备,为的是给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负责教心理课的女孩王兵针对山里孩子们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每一节课的主题。“大声说出你是谁”“今天你集中注意力了吗”“自信的我最美丽”等课程,让孩子们受益良多。宫佳宁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与不善言辞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不敢主动表达自己,老师排练节目时,她总是低着头站在最后。王兵找她谈心,鼓励她要自信,要主动去交朋友。

小路陡峭难行,支教大学生护送孩子们下山。本报记者南开宇摄

4

爱与责任,冒雨把孩子们一一送回家

作为这次支教的队长,市场营销专业的刘宏章永远忘不了自己做出的那个决定。7月17日,下起了瓢泼大雨。孩子们都没带伞,放学时间到了,但很多孩子还没有家长来接。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老人们年纪大了,这么大的雨怎么出门?刘宏章果断决定:所有支教队员出动,把孩子们挨个儿送回家!

一声令下,队员们开始分组送孩子。大家每人护送一或两个孩子,打着伞冲进雨幕。怕孩子们挨淋,他们把伞往孩子头上挪了又挪,回来后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被淋湿了;遇到水坑泥泞路段,他们就一手打伞,一手费力地把孩子抱起来;山路难行,大家绕远路去送孩子们,最远的来回要四五十分钟……送走一个孩子,顾不上休息,又去送另一个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湿淋淋的,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同样是在雨中,礼仪老师杜赵科差点儿哭出来。在教室里无法做出完整的礼仪动作,杜赵科就让孩子们在屋檐下站成一排,自己则面向孩子们举着伞站在雨中讲课。有时他干脆把伞放在一旁,淋雨上课。队员们全都出来了,大家抢着给他打伞。事后,杜赵科用“震撼”来形容雨中上课的场面:“当时,一个八拍没喊完,我就忍不住要哭出来了,硬是憋回去了。”

支教期间,队员们始终把孩子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哪个孩子没来上课,他们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体育、武术等室外课上,为避免孩子们磕伤碰伤,总会有三名以上老师陪同上课。每天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们都会安排10分钟时间普及“防溺水小常识”,时刻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放学回家的后山小路是一条羊肠小道,陡峭难行,每天放学,支教老师们都会提前在山道的不同位置值守,护送孩子们回家。

5

“00后”大学生严格遵守条严苛规定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支教任务,同时又不给村里添麻烦,“爱在行动”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加起来,这些规定竟有条之多。支教期间的教学、生活、团队管理等方面,事无巨细都有详尽的规定。

这些规定既严又“细”。比如,教学方面,规定“支教队员必须提前1天备第二天的教案,最多备3天的教案,不建议志愿者提前准备好全部的教案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必须提前10分钟候课,严禁私自换课。”这样的规定虽然很严,但支教队员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因为孩子们年龄跨度比较大,上课要兼顾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大家根据孩子们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修改教案。

生活方面,为保证安全,规定每天夜间要分组值班,贴在墙上的值班表,把每天每个时段的值班人员列得清清楚楚。在凌晨时分睡得最熟的时候爬起来值班,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但是,再累、再困也要爬起来,也要遵守规定。

如果说夜间值班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那么不允许喝矿泉水和饮料的规定,似乎就有点不近人情了。对此,队员们觉得,支教原本就是来吃苦的,而不是来享受的。村里孩子们能喝的水,他们也能喝。

与当地村民相处,也有相应的规定。比如,“严禁以任何形式向当地村民、老师、其他志愿者借款、赊账,租、借、索取任何物品(包括食品)……”这一条,被队员们称之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里还有个故事。一天凌晨2时,三名队员看守舞台设备时,一位老奶奶走过来,递上一个垫子:“地上太潮啦,这个垫子你们铺上!”三名队员很受感动,但不能违反规定,婉拒了老奶奶的好意。

“爱护一草一木,不准折枝、摘花,不准在非运动场进行体育活动,不准在树木上拴绳子晾衣服……”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都有详细的规定,用“严苛”来形容毫不为过。支教队员们说,这些规定堪称条“最严支教规定”,让同学们明确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起初我们觉得这些规定很繁琐,但是待了几天后就发现,每一条规定都有它的道理。”队员们说,大家都是第一次来支教,很多规定其实不光是行为准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大家没觉得这些规定是束缚,反而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

“这些大学生真的很懂事,他们都是‘00后’,却能严格遵守那么多严苛的规定,感动了村民和孩子们。他们与我想象中的‘00后’真的不一样。”南峪村小学校长卜朋国感慨道。

6

“假如你们可以留在这儿就好了”

孩子们对老师表达喜欢的方式就是送给老师手工折纸和写着心里话的小纸条。队员们每天都争相炫耀自己今天收到了什么样的小纸条、小手工。这些礼物是对老师们的认可和鼓励。校园的一面墙上,写满了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字。“老师你们辛苦了”“老师谢谢你教会我画画”“我会想念你们”“假如你们可以留在这儿就好了,希望您能来看我们”……课程快要结束了,孩子们用最纯洁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舍。

由于来上课的学生众多,且年龄在7岁到15岁不等,所以经常有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后排叽叽喳喳扰乱课堂秩序,老师们怎么喊也没有用。虽然当这些孩子的老师只有半个多月,但队员们对任何一个细节都从不敷衍,他们要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为了保证课堂效果,老师们就让孩子们集体“受罚”——全班同学到操场上蹲着。孩子们受罚,老师们也陪着他们一起蹲着。

支教队伍“筑梦太行”小分队全家福。本报记者南开宇摄

7

“我们看到了山里人的纯朴和善良”

支教期间,每一位大学生都要写支教日记。记者从上百篇日记中摘录了几个片段,这里有故事、有感动、有领悟。

“有一次一个孩子发烧,但还是来上学,问他为什么,他说爷爷让来的。最后真的坚持不住了,队长把他送到家,他却执意要把队长送回去。他说:‘我怕你找不到回去的路。’也许很多人都不能体会那种感动,但是经历过之后,真的会忍不住哭。”

“彩排结束已经很晚了,男生要留下值夜班,让女生先回去。一个男人一直走在我们前面,我们不敢靠近,只好慢慢走。其实人家是把我们送到山下,还叮嘱我们要慢一点。我们连忙道谢,他说不用谢,这是应该的。”

“一次,我们女生在广场看守舞台,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女人坐在旁边,后来捡走了我们喝完水的水瓶。我们以为她是要捡去卖钱,可过了一会儿她把两个瓶子灌满水又拿给了我们。她还用自己的扇子给我们扇风。我们值班的时候,门市里的阿姨让我们进去躲雨,炸串摊子怕我们没饭吃推迟收摊……这些村民让我们看到了山里人的纯朴和善良。”

8

给这些支教的“00后”打满分

17天的支教结束了,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总支书记胡玲玲,给这些支教队员打了满分。在她心里,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的15名大学生,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正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今年的支教队员多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天生自带‘00后’新人的热情与幽默,但又爱心满满、耐心十足。最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娇气,而是非常能吃苦、自强自立,还能和当地孩子、村民打成一片。”胡玲玲说,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进行帮扶,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经管系将支教活动纳入了思*教育和实践育人体系,今年已经和南峪村小学挂牌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并将在南峪村小学的支教实践落实为思*教育和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长效开展。

胡玲玲介绍,经济管理系药管营销教师*支部还与南峪村*支部开展结对帮扶共建,已开展了引进紫优五号小麦产品种植项目等一系列帮扶活动,助力南峪村精准脱贫。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苗静南开宇通讯员张涵李颖

热点推荐

最高10元!石家庄智慧泊车停车场已有个!2.4万个泊位电子支付

雨夜徒手清理排水口的外卖小哥找到啦!贾帅坤温暖了这座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