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过立法 提高试验动物待遇- 宠物资讯 -
昨天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沈医生拿出一只小白鼠,从其尾部抽血。之前,他们已经对不同的小白鼠,喂了不同剂量的心血管药物,现在要通过血液分析医疗效果。 任何一项医学奇迹的背后,都有一批人类的替身——实验动物,替我们去接受实验。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目前我省在实验动物中涉及的小鼠、大鼠、兔、毕格犬等年生产使用量近50万只。 每年50万只的实验动物们,对人类来说可谓劳苦功高。日前,我省(浙江)专门立法通过了《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提高它们的“福利”待遇。 如果人工心脏研究成功 可以不必等待器官捐赠 “我们正在研究左心室辅助泵,相当于人工心脏,如果成功的话,可以使许多患者免去等待器官捐赠之苦。”省人民医院严志焜教授,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心脏移植分室主任,也是左心室辅助泵课题的负责人。 目前,这个研究即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我国目前每年有54万人心脏性猝死,许多人都在焦虑地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如果成功的话,对许多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福音。” 当然在这之前,将有一批替身——实验动物,替人类去接受实验。 对于这些替身,严志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创造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国内最长寿者,就离不开37年前一群特殊动物所作出的贡献——30多条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大。 37年前,因为信息交流的不便,虽然国外已经有人工心脏瓣膜,但是具体怎么样做、瓣膜如何起作用,以及置换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没有一个人能解答。当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动物,让实验动物用生命来讲述。 1973年,在省科技厅的帮助下,30多条大狗严阵以待,等待人工心脏瓣膜的置换。 许多现在非常精密的实验仪器,当时都还没有,许多工作只能手工完成。每置换成功一条狗,严志焜都会睡在它的身边守侯,日夜密切观察,确定是什么因素导致它出现异常。没日没夜的付出,终于使动物实验获得了成功。 1976年,这项置换手术终于被运用到临床上。当年23岁的桐乡一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陈凤桥就是首名受益者,她也是目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国内最长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