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南京老营地有说法还有故事
TUhjnbcbe - 2023/9/10 20:17:00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南京老地名中有许多以“营”命名的街巷,这些“营地”除少部分是古时*队驻扎过的“营”盘,大多是明代工匠集中的作坊或聚居地。据我所知,南京有小营、中营、边营、柳营、标营、后标营、校尉营、城佐营、南湾营、蓝旗营、三条营、方家营、木匠营、铁匠营、棉鞋营、破布营、酱棚营、芦席营、黑墨营、香铺营、教敷营、相府营、扇骨营、闺奁营、肚带营、止马营、花旗营、莲子营、厨子营、尖角营、鱼雷营、阴阳营等,这些老营地分布在本市各个落地,有的营名有说法,有的营地有故事,还有的被拆迁已消失了。


  小营


  小营在玄武区后宰门,与中营、边营、柳营、标营、校尉营、城佐营、南湾营、蓝旗营一样,都是明清时期城防驻*营地,为*事教练习武之所;木匠营地处长乐路东南侧,因明代首富沈万三大兴土木盖房雇用大批木匠住此作坊而得名;铁匠营位于孝陵卫街道小卫村,是明初制造兵器的铁匠集中地;棉鞋营位于白下路复成桥,是明代为*队制造棉衣棉鞋的作坊所在地;肚带营地处长江路西北,是为战马制作肚带的作坊;香铺营位于长江路西北,为明代一处售卖香火的地方;扇骨营坐落在通济门外东水关东南,是清代制作折叠扇扇骨的作坊所在地,关于这个地名,老南京人还有一句歇后语:扇骨营的扇子——没面子,这句歇后语的原意是扇骨营专做扇骨、不做纸面,后人以此借物喻人做错事丢了面子;黑墨营地处玄武区樱驼村,是明朝初年放养黑马的牧场,此地原叫黑马营,后来误传为黑墨营;教敷营又名轿夫营,地处夫子庙闹市区,原先名为轿夫营,是因古时夫子庙是朝拜圣人的地方,来访者到此必须步行,所乘之轿停放在此等候而名,后来清朝光绪年间在此地设练习射箭打靶场而改名教敷营;厨子营离夫子庙江南贡院科举博物馆不远,是当年为科举考生提供膳食的场所;酱棚营设在安品街,原为明代将*拴马棚的地方,叫将棚营,后来讹传为酱棚营。


  闺奁营


  闺奁营,位于内桥东北侧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子,这个地名好说不好认,老南京人叫它*脸营,那个“奁”读莲子的莲,意为女人梳妆用的镜匣。那地方旧时以制作或买卖闺女嫁妆而得此名。此地名早在元代就有了,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条街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门面房出售闺女陪嫁品。此地出售的闺女嫁妆除了化妆品小物件外,还有大件物品,如床上用品、丝绸被褥、绣花枕头、螺纹帐子、梳妆台、马桶、脸盆、澡盆、洗衣盆、矮脚盆、高腿脚盆、痰盂、取暖用的铜烫壶、铜手炉、铜脚炉甚至还有马桶帘子。


  闺奁营,还有一个与闺奁有关的民间传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娶妃子,妃子的家人为讨好皇上,不仅将美貌如仙的女儿嫁给皇帝,而且陪的嫁妆除了金银首饰、衣服鞋袜,还陪了丝绸锦缎床上用品、银质茶具、铜质取暖器具、陶瓷餐具等,佣人把这些陪嫁品抬到此地摆满了小巷子。朱元璋知道爱妃家有钱陪嫁不会少,就下旨标营*马前往迎接。那天这落地热闹非常,街坊邻居都集聚这儿看妃子美女、看陪嫁品。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为闺奁营专卖嫁妆品又增添了陪嫁品的内容。


  破布营


  破布营,名字虽“破”,却地处新街口百货商店与中央商场之间繁华商圈的闹市区,此地名老底子叫“泼妇营”。传说明朝建国初期,开国大将徐达就住在这一带,一天,徐达微服出门,其夫人见了不乐意,认为丈夫徐达身为当朝大臣,出门理应穿着官袍乘八抬大轿,而身为明初重臣的徐达深知当今皇上痛恶官腐提倡廉*的作风,便对不识时务的夫人说:“我是朝廷之臣,理应辅佐皇帝建国大业,无需摆阔。”然而夫人不以为然,说出驴唇不对马嘴的“俗语”:“人要出名马要壮。”令一旁侍女听了忍不住偷笑。夫人听到下人的笑声,恼羞成怒地呵斥那侍女滚走。徐达见状便嗔怪夫人道:“你还不如一个下人,明明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哪有你说的人要出名马要壮,真是妇人之见。”夫人遭夫君这么一训,便怀恨在心,迁怒于那侍女,其泼妇本性发作,次日就趁徐达上朝,唤来侍女用剪刀刺戳其面,侍女满脸流血疼痛不已,便跑到后院投井自杀。岂不知那侍女是皇上朱元璋特地赐予徐府的宫女,夫人深知犯下了欺君之罪,便逃岀家门隐藏起来。泼妇如此嚣张,那还了得,朱元璋闻讯龙颜大怒,随即喝令传旨缉捕问罪,并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此事传到民间,泼妇遭此下场,都说恶有恶报,臣民无不拍手称快,人们便将那泼妇隐藏的落地称之为“泼妇营”。然而住在此地的后人总觉着“泼妇营”的名声太难听,良家妇女更不愿意自己的住处叫此名,刚好这里有几户以拾破布糊骨子为生的住户,有点墨水的长者便干脆改字不改声地叫那落地为“破布营”了。


  止马营


  止马营,地处朝天宫西侧,此地虽不大却名气冲天。相传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天,皇帝弘历下江南微服私访来到江宁府(今南京),在前往朝天宫游览的途中突然遇雨,弘历措手不及只得暂歇一家伞店屋檐下避雨。按理说开伞店就盼着雨天好卖伞,而和气生财、仁义待客的伞店老板见有人在自家门前躲雨,就招呼避雨客人买伞,哪知弘历及随从身上都没带钱,老板就说那你们先拿着用,等办完了事再送来,可避雨人只是摇头不言语。这位多情的伞店老板怕避雨人不好意思拿伞,就又说,一把伞不值钱,用过没有时间送还也无所谓,避雨人还是不肯接受。说话之间雨量渐小,弘历不愿意麻烦店主就冒雨离去。哪晓得这位老板竟追出门外将伞硬送给已经上路的弘历,此时弘历被店主的真诚所感动,只得收下伞点头称谢。正当弘历撑着伞往前走的时候,不知什么东西从天而降,重重地砸在伞面上,待弘历歪过伞抖落那东西一看,却是一片破瓦,再抬头,看见那路边房顶上两只小猫在戏耍。弘历先是吃惊后又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时他才感觉到,如不是这把伞的遮挡,肯定会头破血流,若被大臣看见岂不失了自己的尊严,由此他非常感激伞店老板的仁义之心。待其游览过朝天宫,也不把雨伞送还店主,又继续微服私访。南巡结束回到宫城,理朝之余他将那把印有“陈老财”字样的雨伞拿出来,叙述他在江宁遇雨的经历,并要求各地官员如途经江宁朝天宫旁的那家伞店,必须文官落轿武将下马,要去伞店买把伞。敕令下达弘历仍觉意犹未尽,又亲笔御书“老财陈伞店”,差人赏赐给江宁陈老财。陈老财喜从天降,没有想到那次送伞竟得来一块金字招牌,小伞店自此挂上了皇帝御笔的“老财陈伞店”匾额,这一挂不得了了,所有路过此地的文官武将见了店招,都要止马下轿,久而久之,“老财陈伞店”这个落地就被人们叫做“止马营”了。
  


  杨传河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老营地有说法还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