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逝的思念
王德润
父亲节快到了,此刻,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日俱增,难以释怀。
父亲生于年2月8日,卒于年3月25日,年仅39岁。父亲去世那年,我5岁。
对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只从父亲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中看到,父亲高高的个子,清瘦,戴着眼镜,留着分头。听我母亲说,我出生时,身体羸弱的父亲特别高兴,下地动手擀面,把对有了儿子的欣喜揉进擀面杖大幅推拉、精细刀工上。
父亲生前是一名小学的教导主任,那时,他每月仅有的不足30元工资,除了养活我们全家,还要经常接济我的奶奶等一家5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母亲说,父亲日常节衣缩食,很多时候吃不饱饭。时间一长,加上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导致身体虚弱而不幸染疾。
父亲结交广泛。无论是学校师生还是社会有识之士,父亲都以一颗平和真心与人交往,很多人提起父亲的名字,都感觉父亲值得交往。父亲也很有主见,有眼光,他们有很多拿不定主意的事都愿意和父亲沟通商量。
父亲喜欢读书。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对读书情有独钟,尤其喜欢读唐诗宋词、中外文学名著等,并对其中的内容还进行标注,直到现在,老家中还存有很厚的一本《辞海》工具书,以及《高尔基》《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红旗谱》《苦菜花》等三十多本文学名著并留有他标注的墨迹。
父亲多才多艺。一把二胡是父亲经常拉的乐器,听母亲说,即使去黄县(今龙口市)医院养病期间,父亲也经常拉一拉,沉浸在音乐世界里,这也许寄寓了父亲的欢乐和向往,短暂忘却了疾病的痛苦。现在,这把二胡还仍挂在老家的墙上,但已是“尘满面”而陈旧不堪,是啊,经过50多年的岁月打磨,也许它在静静诉说着当年的动人故事和过往经历。父亲喜欢下象棋,工作之余,和棋友们偶有切磋,“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听母亲说,父亲善于动脑,思维活跃,在与周围人博弈中一般胜出的时候多。父亲还喜欢书法,至今,在我的案头上还放着一个年8月出版、定价3角钱的《九成宫字帖》,此帖早已泛黄,父亲在上面详细记着是年2月2日在蓬莱买的,在此帖空白处,父亲还用钢笔写有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我想,父亲当时在临帖时,可能是忽然有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而写下的。
父亲心灵手巧。从来没有专门学过木匠的父亲,竟无师自通地做了广播喇叭的方形外壳、小凳、用绳子牵拉的木钻以及组装了一个小型座钟等,对广播喇叭的方形外壳还上了蓝漆。木工活每一件作品的榫卯都非常契合,如同出自专业的木工之手。父亲还会编织毛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把家人穿了多年的毛衣翻新,用多种毛线一针一线编织出五颜六色的毛衣,母亲说,父亲的编织手艺疏密得当,比她强许多。
父亲育子严格。父亲对我们从小从严要求,教育我们要懂礼貌,不占人家便宜,吃饭时大人不动筷子我们不能先吃等等。依稀记得有一次,少不更事的我把耍伴儿的弹弓悄悄藏在家里水缸的后面,父亲知道后,严厉地呵斥了我,让母亲领着我将弹弓送到耍伴儿家并向人家道歉。还有一次,特别淘气的我把家里翻腾得乱七八糟,已是重病时期的父亲擎起小竹竿朝我挥动并轻轻落下,我边抹眼泪边向父亲认错。
父亲去世那天,纷纷扬扬下着鹅毛大雪,天出奇地冷,只记得来现场的叔叔、姑姑等亲戚和学校老师等其他男女老少很多,大家表情严肃,忙忙碌碌在做着搬东西、接待来人等各种事情,但因自己的年龄太小,对于父亲的离世当时并没有感到多么伤感。
直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和王尽美、保卫中央文库的陈为人等人患的是同一种病,这种病,当时限于医疗条件,属于不治之症。我想,如果父亲生活在现在,该是能完全治愈的另外一种情形。
随着自己渐渐长大,越发感到没有了父亲庇护所带的烦恼、无奈和伤感,因此,也更加追念父亲,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坚强、内向的性格。
父亲的为人处事和爱好也影响了我,无论工作、学习还是与人相处,我尽量学人之长,宽厚别人,尽管到现在仍一无所成,但没有放弃读书动笔、书法、武术、音乐等的各种努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刻,我想像着和病床上父亲说话,仔细聆听他的教诲,为他哪怕倒一杯水我也会感到特别满足。
都说父爱如山,而父爱对我来说只是短暂的模糊记忆,但这爱像一颗流星,不断照着我的前进路程,也无论这个路程是阳光明媚还是雨雪霏霏,都让我富有不言弃的激情。
“千声唤父空无影,百度悲伤渺有音”。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经常回忆起父亲,并从母亲絮絮叨叨的话语中对父亲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印象。
父亲节,我要送一束鲜花给远在天堂的父亲,让父亲当年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盛开在自己心中,永不衰败!
作者简介:王德润,男,从事金融工作三十五年,曾被《烟台日报》聘为通讯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凭着自小对文字的喜爱,在工作之余,结合本职,笔耕不辍,先后在《金融时报》《中国农村金融》《中华合作时报》《地方金融》《齐鲁晚报》《山东法制报》《山东科技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论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等数百篇,其中《想起那件军装》年参加了《金融时报》“扎根沃土50周年”征文活动并获奖,《野狼情怀》荣获《山东科技报》“十年同行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奖等。
壹点号一垄诗意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