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就爱家乡戏这个味”……日前,石家庄丝弦经典剧目《李天保吊孝》在灵寿县麒麟院村唱响,演出结束时很多观众依依不舍地跟演员们话别。3个多月来,石家庄市丝弦剧团走基层惠民演出正在火热进行,每到一地都会上演这样的动人一幕。
鹿泉曲寨村走基层惠民演出现场(资料图片)通讯员王唯朗摄
自今年正月初四开始,市丝弦剧团开启了走基层惠民演出的行程。3个多月来,该团60余位演职人员将《金沙滩》《杨门女将》《商容碰殿》等20多台经典剧目送到百姓家门口,迄今累计演出将近场,观众最多的时候达到上千人。所到之处的火爆场景一次次印证:石家庄人对家乡戏绝对是真爱。
2月底,在鹿泉区曲寨村,市丝弦剧团连唱6天。当时晚间露天气温降至零下,乡亲们羽绒服棉衣帽子手套“全副武装”,有的腿上再加条毯子,照样看得津津有味。79岁的王志喜是邵营村人,得知曲寨有丝弦上演,一连几天赶过来听戏,用他话说“听不够”;4月3日,市丝弦剧团在平山东回舍村上演了《卖妙郎》《金沙滩》和《白罗衫》三出大戏,从早唱到晚,露天小戏台前的广场上人越来越多。原来不仅是当地十里八乡的百姓闻讯而至,高邑、赞皇等地以及市区的诸多戏迷也专程赶来。还有一些省内外丝弦戏迷们通过网络直播,始终
乡亲们和戏迷对家乡戏的支持,也令市丝弦剧团演职人员深受感染。进基层演出以来,几乎都是一天3场戏,大家每天早上7点出发,到半夜12点回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他们中有人身怀六甲,有人深受伤病困扰,有的家中老人抱恙……很多人还身兼数职,比如不少在舞台上唱主角的青年演员,还负责装台。经常是一个台口演出结束后,刚走下舞台的他们手提肩扛,将道具和服装箱等搬到汽车上,其间的劳累和繁琐非外人能想象。但不管多累多难,只要锣鼓点一响,不管是主演、跑龙套,还是幕后乐手等,都立马进入状态,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家乡父老。
对此,昨天市丝弦剧团团长刘如夺表示,石家庄丝弦一直深受家乡人的支持与厚爱,为此团里演职人员时刻牢记“四个一样”,“城市和农村演出一个样,观众多和观众少演出一个样,条件好和条件差演出一个样,演主角和演配角一个样。”他说惠民演出服务基层是该团日常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培养锻炼艺术人才提高剧目艺术质量的一个重要平台,旨在传承弘扬丝弦剧种,讲好石家庄故事。“我们希望走基层演出不仅把戏送到百姓家门口,还要唱进观众的心坎里。”刘如夺如是说。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黄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