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刘薇)1月8日起,我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口前移”加强重点人群管理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加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有序转诊,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最近血糖平稳了,心也不慌了,多亏了家庭医医院,太感谢你们了!”1月7日,在长春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负责人王丽莉的居民随访电话中,家住国秀家园的梅女士连连道谢。
梅女士今年60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半个多月前,她感染新冠后出现发热、咳嗽、心慌等症状,咨询了家庭医生王丽莉后,来到长春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梅大姐这段时间血糖控制不稳定,合并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我们给她监测指脉氧结果也不理想,我们立即联系‘医联体’医院——乌医院(分院)进行综合评估,经过该院医生评估,认为老人的情况需要入院治疗,我们随即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医院。”王丽莉说。
目前,经过住院治疗,梅女士发热、咳嗽、心慌等不适症状已缓解,血糖也逐渐平稳,已经康复出院,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对她进行健康随访、用药指导等。
“近期我们对辖区名重点人群进行多次摸底,根据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评估,完成‘红黄绿’三类重点人群调查分类并建立台账。”王丽莉说,该中心一共有3个家庭医师团队,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