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一些前人被“激活”了,激活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将他们的名言名句印在防疫物资的外包装上,另一种是对与抗疫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所进行的考证。
作者:郑延国
日本友人捐赠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立马使人想起公元七世纪的日本天武天皇之孙长屋王。他十分仰慕唐朝的文化与佛教,遂制作袈裟千件,遣人送给唐朝僧人,每件袈裟上都绣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接来缘”这十六个字。
还有日本友人引用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句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这八个字无疑会使人想起《诗经》的编纂者尹吉甫和其后的编订者孔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则使人更加怀念唐朝诗人王昌龄,因为这十四个字正好源于《送柴侍御》。
中国捐赠意大利的防疫物资的外包装上印有英文“Wearewavesofthesamesea,leavesofthesametree,flowersofthesamegarden.”译成中文便是“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波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的花朵”。这三种形象的比喻,理所当然地使人忆起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加,因为这是他的名言。也有外包装上印的是“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以及这句歌词的曲谱,明眼人一看便知,歌词与曲谱源于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国捐赠俄罗斯的防疫物资外包装上印有普希金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这句诗出自诗人的名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国捐赠法国的防疫物资外包装上印有三国时期学者谯固的名言“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和法国文豪雨果的隽语“Unisnousvaincrons”,即“团结一定胜利”。
中国的历史人物中与抗疫有关的至少有两位,一位是苏轼,另一位是曾巩。有人从《宋史·苏轼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和《苏东坡全集》中考证出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正逢瘟疫,他“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接下来又“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因此“活者甚众”。用现代汉语释之,苏东坡先是煮粥、熬药,让公务人员陪同医务人员按地区分送,从而解决老百姓的温饱,治疗老百姓的疾病。接下来,他不仅收集了多余的两千缗,又大度地从自己的积蓄中捐出五十两黄金,用以建造治病场所,供症状明显的感染者居住。在苏东坡的正确决策下,杭州的疫情不断好转,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
有的人则通过对《宋史·曾巩传》的挖掘,得出曾巩在抗疫方面也有颇多建树。“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用现在的话来说,曾巩在江西洪州(今江西南昌)担任一把手时,恰逢瘟疫暴发。尽忠职守的南丰先生临危不惧,果断应对,下令各地集中精力置办药品,供患者取用。他还命人将政府机关的公共用房腾出,让无法自理的病人居住,由公家提供饮食、被褥,并派医生全力诊治。对那些敢于逆行的医生,曾巩坚持按照业绩大小进行褒扬和奖励。
通过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考证和挖掘,这些诗句、名言、歌词和旧事从尘封的时间中重现,使生活在疫情里的现代人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凡此种种无不表明:疫情袭来举世惊,共克时艰渊源深。借助古贤言和事,化作一片关爱情。
(原标题:那些被“激活”的前人)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