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
刘学光
俗话说:“好嘴养活三口家,笨嘴拙舌难发家。”可见,说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有关说话引发的一些趣事。解放前,有一年,我们村一家办喜事。抬花轿的轿夫是村中出名的大力士大壮。当又胖又高的新娘子上了花轿,大壮抬轿走了不几步就大声直嚷嚷:“哎呀,怎么这么重呀!比我昨天抬那家的大棺材还沉,压死我了。”大壮话音刚落,顿时喜庆场面变得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新娘的家人纷纷指责,新郎倌跺着脚向大壮埋怨。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后来,这事就成了我们村街头巷尾、妇孺皆知的笑料。这也是不会说话闹的笑话。
父亲还讲到我的大爷爷很会说话的故事。解放前,我的大爷爷在烟台街上,从一个跑堂的小伙计当上客栈掌柜的,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说话。大爷爷对待顾客和气、热情,待人厚道,说话彬彬有礼,对待顾客一视同仁,深受南来北往住店客的喜爱,好多来烟住店的顾客成为铁杆顾客,也成为与大爷爷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而生意持久红火,让同行羡慕嫉妒恨。有一次,一个外地客来到客栈,横挑鼻子竖挑眼,反正是不想住店。当他就要离开的时候,大爷爷并没有因他不住店态度变差或冷脸相向,而是与他刚来店时一样的热情,还陪着笑脸说着“谢谢你的宝贵意见”等客气话。那位顾客被大爷爷的客气话语和个人魅力所折服,反而不走了,非住这儿不可。父亲说,这就是你大爷爷的会说话的生意经。
小时候,父亲给我讲的有关说话的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始终激励着我:说文明话,说客气话,说礼貌话,说谦逊话。不说过头话,不说骗人话,不说伤人话,不说假空话。因为说话是人际沟通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直接体现。
该文发表于烟台晚报。
刘学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创联部主任,烟台市作协会员,《烟台散文微刊》执行主编。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自年开始,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齐鲁晚报》《联合日报》《北方文学》《当代散文》《大众文化休闲》《烟台散文》《胶东文学》《德阳散文》《北海文学》《半岛都市报》《烟台宣传》《现代莱山》《中国青年作家年鉴》《日照日报》《烟台散文十年精选》《这片海汹涌澎湃》《所城纪事》《当代文学海外版》《阅读》《中华合作时报》《山东工人报》《百年先锋》《红村礼赞》《河南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策划组织多次征文大赛,并担任评委。《心中的城》被亚特兰大孔子学院编入教材课本,并获得大赛一等奖。《心中的花园》入选烟台市世界读书日活动全民阅读30篇。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