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返黔隔离日记在武汉的那些日子贵阳晚报最
TUhjnbcbe - 2025/7/30 10:34:00
02:05

春三月,万物复苏,英雄踏归途。

3月18日,我随着贵州第二支援助武汉医疗队名队员回到贵阳,进入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期。到武汉采访一个月,忙于奔跑和记录,医院完成历史使命,湖北新增疑似病例从千到零,回头想想自己也经历了不安、遗憾、感动等诸多复杂情绪,现在一切回归平静,我听到了窗外风吹过草地时发出沙沙的声音。

贵州第二批医疗队离开武汉前,治愈患者前来给队员送行

3月18日阴/阵雨武汉到贵阳

今天,援鄂天使回家了。

从离开驻地开始,队员们的眼泪就没有停过。

当看到驻地对面的小区居民敲着锅碗瓢盆欢送医疗队的时候,我听到有队员轻轻地说,这真的是以心换心。

前往机场的路上,所有队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的武汉,有人看着看着,泪水就涌了出来。

回家,真好!

飞机落地的刹那,看到家乡人民都在等自己回来,队员笑着笑着,又哭了。

五彩的鲜花,火红的旗帜,眼前的一切都让人心潮澎湃。

在离开武汉的前一天,我第一次穿过无人的街道,去拍摄了驻地对面小区门口盛开的玉兰花,虽然城市尚未解封,但春天真真实实地来了。

透过树枝缝隙,我看到了阳台上居民晾晒的衣服,五颜六色,在春风里轻轻摇晃。

3月9日晨,从酒店俯拍光谷大道高架,城市尚未解封,只有抗疫车辆在奔驰

3月20日多云贵阳

昨天,医医院做CT检查。才关了一天,出门体检就像是郊游一般开心。

车窗外,阳光明媚,路边有樱花盛开。

虽然路上的车流量还不能用车水马龙来形容,但已让队员兴奋不已,眼看将要发生一点小拥堵,竟然有人鼓起掌来,从来没有觉得堵车这么亲切。

今天,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为队员取咽拭子标本,检测核酸。

先被采样的队员在群里调侃——没想到如此酸爽没想到我们自己也有这一天。

在隔离点,早中晚餐均是无接触配送,伙食相当不错,不是大鱼大肉的那种好,而是不愧是家乡人,太懂我了的那种好。

看到队员特别开心地晒辣椒水、折耳根、牛肉粉,我想起在武汉采访时,一位患者说的一句话:经历了这次疫情才发现,原来我在意的那些东西,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那些我忽视的,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被病毒夺走的这个冬天,不要再忽视身边美好的日常。

医院西区休仓前的最后一夜

3月22日阵雨贵阳

今天得到消息,已经返回贵州的所有援鄂队员核酸和CT检测都没有问题。队员们特别开心地转发着这条信息,有的队员说,这下是真的心安了。

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它意味着:全员平安!真的来之不易。

其实,在前方时,为了传递出战胜病毒的信心,大家都会放大勇敢、担当的一面,暂时收起脆弱、恐惧的瞬间。

有队员告诉我,刚下飞机的时候曾经不敢大口呼吸;

有队员说,上班虽然累,但晚上却经常睡不着,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

有队员说,每天睁开眼时都欣慰,今天自己一切正常。

而我自己,在用酒精给手机和相机反复消毒的日复一日中,严重怀疑自己患上了强迫症。

所以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么——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怀恐惧,却依然向前。

贵州第七批医疗队接管的武钢二院二病区清零当日,队员正在进行患者的转院工作

3月24日多云/阴贵阳

再过14天,解封湖北省。

今天各家媒体都在推送这条消息。车站在消杀,公交在试跑,城市的脉搏又开始有力跳动。

终于,终于!

这是一条让所有人欣喜的消息,尤其对医学隔离中的队员,准确地扎中了他们那颗牵挂着武汉的心。

这几天都在整理在武汉一个月以来拍下的图片,想起初到武汉的那夜,大家对这个城市的害怕与不安。

飞机一落地,有人默默带上手套和护目镜。走出机舱,站在天河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四下空空荡荡,安静中弥漫着一股诡异的紧张,仿佛置身某部灾难电影。

但是现在,这些黑白的画面早已翻页。

武汉早已变成一个带着温暖的词汇。明年去看看充满烟火气的武汉成为所有队员的心愿。

从长江大桥过,能看到黄鹤楼。但是鹦鹉洲长江大桥更美。

还记得休舱的第二天,我看到接送医疗队上下班的公交车司机热火朝天地讨论起观光路线,语气十分激动。

武汉其实是美丽的,我们想让远道而来的你们看看。

我知道这个心愿他们已经念叨了很多天了。虽然因为医疗队在解封前便已返程,最终未能成行。

说起心愿,还有一位患者让我印象深刻。

采访时,他尚未痊愈,声音沙哑,说话间不停咳嗽,我担心采访会打扰的休养,但当我感到抱歉想要挂断时,电话那头,这位患者阻止了我。

他轻轻地说:在武汉最危难的时刻,是贵州医护人员大山般的胸怀让我们重获勇气,我想让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舍命相助让更多人知道,这是我的一点点感恩,请让我完成这个心愿。

无数的约定已经种下,只待回归日常后,一个个实现。

鸭脖、热干面、小龙虾,颤抖吧……

为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提供出行保障的武汉公交11位志愿者们,右三为郭师傅

3月26日多云/阵雨贵阳

早上刷到长江日报推送的一个短视频《武汉,等待重启》。

无人机飞过一座座横跨长江两岸的雄伟大桥,想起在各医疗队之间往返采访时,我曾经路过它们。

能远眺黄鹤楼的武汉长江大桥,三塔斜拉的二七长江二桥,通体橘红色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封城后的武汉出行不易,且看且珍惜。

感谢来志愿服务医疗队的三位的士司机,我知道,有时他们是故意绕道,想让我们看看武汉的美丽。

当我乘车在医疗队之间往返,看到空空荡荡的街道时,我会想起队员曾说过的一句话,其实,武汉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付出更应该被记得。

我们武汉人么,就是大大咧咧,但是讲义气。在一次采访途中,我和的士司机郭师傅在车上聊着天,他告诉我,在年时,他正在创业做旅游,结果遇上了非典,现在他刚开始跑车,又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

快2个月没收入了,家里开销也大。他顿了顿,但总会有办法。

一转头,一块三镇民生甜食馆的招牌映入眼帘,他高兴地指给我看——

嘿,这可是武汉老字号的早餐店,汤包、煎包、三鲜豆皮,武汉人最热闹的就是过早,有机会我一定请你吃!

晚上再刷新闻,武汉的公交线路和地铁已经恢复,也希望的士和早餐店都能早日复工,郭师傅可以美美地过一个早,精神抖擞地去出车。

护目镜背后,我看到了你眼神里的光芒

3月28日阴/阵雨贵阳

已经一个多星期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火线入党的队员每天忙着打卡学习,准备参加今年主管护师考试的队员加紧补课。

也有的队员看上去快关不住了,用果壳拼成各种形状发了条朋友圈。

但大家的心情是轻松的,偶尔有队员过生日,酒店会送来蛋糕,同层的人就在门口挥舞手机大合唱,让本月不过生日的人好生羡慕。

不知道等隔离起结束,大家相见时会不会都胖了三斤?

离开隔离点前,任务告结,情谊不散

3月30日多云/阴贵阳

医学隔离已过去大半,离回到小家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不用再隔着屏幕,80后妈妈可以亲自监督孩子学习,90后也可以回家补办一个大大的婚礼了。

每个队员身后都有在盼望归期的家人。

我将回归家庭,做回妻子、母亲;医院,履行好外二片区的总护士长的职责;我将走进绿野,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徜徉花海;我终将回到平静和美的时光,享受没有病毒肆虐的世界,摘下口罩,自由的呼吸。

这是回到贵阳时,医院副主任护师孔彬老师日记里的一段话。这段话,说出了不平凡经历后所有人的心声:只想快一刻回归平凡,回归日常。

到武汉采访一个月,记录下了很多故事和细节,为队员拍了很多照片,虽然有很多最后并没有在新闻上呈现,但这终归是一段特殊历史的记录。

相信多年之后,再看到这些照片和文字时,那些焦虑、不安和遗憾都会褪去,留下的一定是温暖与感激。

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庞博

编辑侯川川/编审李枫

1
查看完整版本: 返黔隔离日记在武汉的那些日子贵阳晚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