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二届好生活好散文原创作品许
TUhjnbcbe - 2021/4/25 23:41:00

海东文化,一家有温度的出版机构

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20世纪70年代初,刚正不阿的父亲,因公患病后,辞去了村干部的职务。从此,父亲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那些生计艰辛的岁月里,作为一介平民百姓的父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就是爱养养花草,喝喝自制的茉莉花茶,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等,他尤其擅长的事情就是,用渔网在自己村子里的月亮湾、抑或附近的水库中捕捕鱼,这样也可补益于生活之匮乏。那时,我还处在懵懂的少儿时代,是父亲捕鱼的忠实小助手。用渔网捕鱼,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学问。渔网有旋网和扎网之分。旋网适宜于窄水面的较浅河湾,扎网适宜于水域深阔的大型水库。那时,要买一张旋网或扎网,都需要付出较大的开支,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大都是父亲自己制作。渔网制作,工序种种,用料也复杂多样。渔网制作需要尼龙网线、渔网拴线、铅坠、灌制铅坠的模子、织梭等,这些原料都是当时寄居在烟台的祖父邮寄回家的,因此省却了父亲一大笔开支。父亲可谓是心灵手巧,从祖父那里获取了织网的经验后,迅速化为自己的智慧。生产劳动之余,常见父亲利用点滴时光,在炕上进行织网劳作。他将一根较粗的网线拴在窗框旁的钉子或木橛上,点燃一根烟,身边摆放一杯热茶,穿梭在手中“飞针走线”式地运转,极像一位手工精巧的艺人。大约经历两三个月后,一张渔网方能制成,这需要付出多少辛劳与汗水,自然无以言说。有了渔网,也并非意味着一切大功告成,尤其是用扎网在大型水库中捕鱼。附近有一座大型人工水库,尤其是夏秋之季,水势盛大,水域宽阔,在浅水层中穿梭着一种小草鱼,它们的繁殖力很快,一扎多长,一指多宽,银白色的鱼鳞,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要捕到这类鱼,需要将扎网悬浮到水中,因为人不能深入其中,这就需要借助于外力。父亲勤劳聪慧,善于创造。他根据浮力原理,决定自己亲手制作一艘小木船。于是,闲暇之时,他找来一些薄薄的梧桐木板,借助于刀具、钉子、锤子、铁条、帆布等工具或用料,在“砰砰啪啪”中制作成一艘小木船。我仔细地端详了父亲的小木船,长约半米,宽约0.3米,酷似一艘人工划桨的小摆船。小木船周边有浅浅的围槽,用于增加水的浮力,小木船中央处竖立着两根粗铁条,其间支撑着一面四角旗,这四角旗实际上相当于一张帆,可以随风自由转动方向,从而产生推动力,牵引小木船向前运行。小木船的尾端拴着一张扎网,扎网长约三四十米,宽约半米,凭借着自然风力和帆的作用,就可以将小木船推引到水库远处。在风力、帆和铅坠的作用下,扎网垂直地游移在浅水层中,那些活跃在浅水层中的小草鱼们,纵横交错地穿来穿去,只要碰上了扎网,一般都是会被网眼掐住的。父亲手中的牵引线,有二三百米长,小木船足可以抵达整个水域的任何地方。父亲凭借自己的精湛技能,真是捕到了许多许多小草鱼,在那经济窘困的岁月里,确是一种生活的极大补助。父亲用扎网捕鱼,一般选在盛夏或晚秋的夕阳西下时分。一种原因是,这个时段属于劳作休憩时间;另一原因,这一时节水域中的小草鱼们密度特别大;其它原因,这儿岩石峭立,水草丰美,远离尘世喧嚣,极像是一个超凡脱俗的清净世界。父亲是捕鱼的高手,他根据风向选好地脚,将手中的小木船徐徐地放出,小木船在自然风力的牵引下,沿着水面疾速地飘向远方,直到手中的牵引线释放净尽。小木船在水面上随风自由地飘移,只听到远远近近小草鱼们隐隐约约的响动声。这时,父亲微微地笑了,他端坐在马扎上,掏出烟斗,点燃一袋烟,“吧嗒吧嗒”地吸着,静静地眺望着远方,似乎在期待着一种莫名的希冀。此时此刻,正是夕阳西下时分。秋空辽阔,水面上反射着夕阳的余晖,红彤彤一片。秋的凉风乍起,荡起一片片涟漪,水面上波光碎影交替出现,可谓是美轮美奂。父亲的手紧紧攥着牵引线,凝视着远方,脸上写满了安详与宁静,但他又仿佛是在思虑着什么,或许他的内心正在涌动着历史的巨浪——岁月留给他的所有不公,在这一瞬间都化作了烟云。夕阳,父亲,小木船,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的风景。歌手海鸣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秋天的夜凋零在漫天落叶里面,泛*的世界一点一点随风而渐远……海的爱太深时间太浅,爱你的心怎能搁浅,老人的线紧牵爱的信念,岁月的帆渐行渐远”,父亲一生,热爱生活,坚韧执著,操守信念,他是一位多么可爱可敬的老人啊!夕阳沉没了,夜色降临,水面上泛着晶亮的光。父亲开始收线了,慢慢地,慢慢地,小木船渐渐地回归了。扎网愈发显得沉甸甸的,那是父亲一笔巨大的收获,那次父亲捕鱼重达60余斤,我为父亲的胜利而欢呼。在我的心中,那时的父亲极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思念总是有不得不收藏起来的时刻,而生命里深情且隐秘的,总是最深且不让人知道的思念。时光荏苒,岁月如风般飘逝,父亲已辞世13年之久,多少个午夜晨昏,常与父亲相聚于梦中。夕阳下,那游移着的小木船,总也走不出我澎湃的心海。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作家报》《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湛江日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年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深耕文化,推动精品图书出版、策划。期待与更多机构、文友、作者合作。

欢迎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

山东省散文学会成立于年,是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管、山东省社科联业务指导,在山东省民*厅登记注册的省一级法人学术社会团体。

欢迎广大山东散文作家(含山东籍、在山东工作)和热心编辑组织工作的朋友加入学会共同推动山东散文事业繁荣发展。会员电子表请登录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届好生活好散文原创作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