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实验小学一年级四班的参赛活动“相约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在《燕赵晚报》组织评选的“年全市最佳课外活动”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
在这个活动中,先是经过了两个星期的角逐,以票获得网络投票支持率第一名。然后于5月21日,在潘多斯艺术中心举行最后的决赛。
小学组共十所学校参加,每个参赛活动的宣讲人在五分钟内以演讲和PPT展示的形式,对所参赛的活动进行现场解说。河北师大实验小学一年级四班班主任张若青老师,在短短五分钟内,向在场的评委老师、各学校带队老师、学生家长代表以及小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她们开展“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实验”的情况,“相约博物馆”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小学生学习历史实验的拓展和升华。演讲完毕,由《燕赵晚报》的主编向学生代表提问,冀鸿硕同学沉着、冷静地回答了问题。
演讲结束后,所有评委都对实验班的“相约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这个参赛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最后,河北师大实验小学一年级四班的参赛活动“相约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获得总分第一名,取得了“年全市最佳课外活动”评选唯一的一等奖。专家评委们希望张老师带领实验班的学生代表,为全市小学生做活动推广,希望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小学生能一起走进“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实验”,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活跃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上。
附张老师的演讲稿:
“相约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
——“我最喜爱的课外活动”评选展示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是河北师大实验小学一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张若青老师,今天由我向大家介绍我们班开展的“相约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
年4月17日,我带领着46名学生、65位家长进行了一次寻访古中山国的文化之旅——参观平山县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表面看这只是一次博物馆参观活动,实际上这是我们一年来进行历史教学实验的一个环节。
年9月6日我们在新一年级四班正式启动了“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研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历史。这个教学实验选用多维立体的、适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素材:
有故事形式的音频
有漫画版的一套图书
有CCTV拍摄的经典电视剧
还有专门的历史地图和形象的地形图
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看、听、说、游等形式,从春秋开始对历史知识、人物传记、地理地形、风土人情,进行初步的了解和积累,提炼出成语和经典段落,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感悟先贤的品德、智慧和谋略。在进行大文科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形成历史整体轮廓的概念,让古代圣贤的智慧谋略影响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熏陶辩证的思维模式。
实验已进行了八个多月,孩子们通过对历史的系统学习,丰富了语文知识。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的每课书有六七个要求会写的字,每次我们都可以组四字词语超过25个,只要与历史学习有关系的词语,都能讲出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故事。上周二我们讲到“卫”,学生组词“卫国”,说到卫文公,又延伸到“五鹿乞食”,继而准确背诵《左传》中关于这一段历史的原文,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带给我们的就是震撼。
博物馆是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其实物性、直观性和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很适合儿童的学习特点,是学校教育所无法给予的。
实验设计之初,我们就把参观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作为获取新知识的阵地,把博物馆的每件文物作为知识间发生联系的点。
在这次活动中,先筛选了与古中山国相关的五集纪录片分发给学生们收看,安排学生自行去河北省博物院的“古中山国”展厅参观,还整理了与参观内容相关的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成提纲,让学生在参观中去巩固、比较、扩展。
在参观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生约定好活动流程和纪律,鼓励在讲解过程中提问,对于质量高的提问奖励小红花;参观一段时间可以短暂休息进行讨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允许孩子适合购买纪念品等等。
讲解员惊喜地发现,我们这个团队的小学生不但随时响应讲解内容,还经常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在参观展品结束后的有奖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回答,精彩准确的答案让周围的游客赞叹不已,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这让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这个教学实验的价值。
相约博物馆,游学各地,在这样的课外活动中,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阳光、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路上的困难。“相约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我和孩子们一路同行,希望更多的小学生了解我们的课外活动,更希望他们像我们一样在游乐中收获知识、健康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