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连晚报记者走进钟博士书房每本经典都可读
TUhjnbcbe - 2021/8/28 1:57:00

钟永圣:经济学博士,年出版的《中国经典经济学》开辟了中国传统经济学研究先河,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本土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近年来,出版了《道德经通解》《论语通解》《*帝内经选讲》系列光盘,《中国青年》杂志“传承”专栏作者,是辽宁省首届“最佳写书人”奖获得者。

文本报记者谭可歆

他是中国本土经济学现代阐释的开拓者:他的《中国经典经济学》不仅在西方经济学一统天下的中国经济学术领域里敢为人先,而且进入了国家财*部文化大讲堂和清华大学,出版3年多,已经印刷6次,英文版也经由法兰克福书展即将进入欧美,为一个全新经济学科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解读者:从未被朱熹篡改过的《大学》原本读起,他用11年时间,悟到通达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点明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都源出于中华文化传统”。今年1月,他的《传承与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解读》在北京首发时,受到了诸多国学名家的点赞。

一路走来,今年42岁的他面对光环,不卑不亢;面对争议,云淡风轻。在他心里,怀有的是“还天下一个正确的经济理念”,“未来30年,中国一定会由传统文化来执导”的深深情怀和执着信念。

他,是钟永圣。

读经典,11年始通达

“其实,中国的传统经典并不难读。”6月2日,钟永圣和记者谈起读书的话题,微笑着说。没有所谓深奥的理论和方法论,他直接从自己对传统经典的读书谈起。

年,大学毕业没多久的钟永圣漫无目的地溜达到中山区的一个小书店,里面的一本书《原本大学微言》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我看着南怀瑾先生的照片感觉这个人很不同寻常,人是老人,但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尤其是我看到这本书是《大学》的原本,不是被宋代朱熹篡改过的,而且是写给当时的两岸领导人看的!所以,我就想看看里面到底写些什么?”让钟永圣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后来他不仅细细看,而且天天看,一看就是十几年。

开始,这本《原本大学微言》钟永圣读起来很新奇,南先生用历史在其中解释,也很容易懂。看不懂的地方他就跳过去,不知不觉,他好像看上了瘾,几乎每天都拿着,一有时间就翻开看,也无所谓哪一页。初读《原本大学微言》,钟永圣没有什么目的,但通看了几遍后,他开始慢慢明白了一些。

那些年,钟永圣在东北财经大学的本职工作非常繁忙,写作任务也多,这本《原本大学微言》就跟着从家里到办公室再到卧室的床头,只要有时间,就翻看一页。随着越来越明白,他发现自己以及身边的一些人或事甚至一个场景都可以和书中的一些话语有机地联系起来。越读越悟,越悟越读。于是,从《易经》到《*帝内经》;从《论语》到《礼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等经典都成了他的阅读科目。

终于,年冬天,在桂林的一次传统文化封闭学习中,在一个寒冷的清晨,钟永圣看着教室里挂着的儒释道各家祖师画像,突然就豁然开朗:这些祖师讲授的都可以为自己所用,无论哪一部典籍,其实都要和人联系在一起,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印证现代人的一切。读传统经典,是要“与时偕行”地读。“就如南先生说的:‘如果这个世界的学问不和人联系起来,就没有意义’。那一瞬间,我有了一种贯通的感受。”对于钟永圣而言,这种贯通也是长时间地阅读传统经典达到的“人经合一”,书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如一种方法论般,教他做最好的自己。

“古代的典籍都是精华,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检验,你可以放心地读,没必要考虑它是否和时代脱节。读经典,可以不断化去自己的成见、误见、妄见,就像给计算机清除病*,重新安装启动程序,让自己做到本真,拥有圆满幸福的人生。”这也是钟永圣总结的读经典的意义。

那我们到底如何读经典?钟永圣给出了三种方法:一、一边读一边体会,做到“人经合一”;二、以经解经,一边读经典一边参照智慧程度相同的人的经典解释;三、至诚诵读。“我到现在读任何一本经典,哪怕只看一页,都会认认真真地读,就像古代的那位老师就在眼前。”

“怀有信心和敬意去读中华经典,会拯救我们的身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更加清楚地找到安心的场所,使生命变得更加具有尊严和力量。所以,中华上古群经所论,都是修道、行功和积累德行的真实体会,都是天人合一境界的真实描绘。会的人一望即知,心照不宣,妙不可言。不会的人,不懂的人,只看表面文章,只能看到文学境界。不过,即使只能看到文学境界也蛮好。”这是钟永圣在刚刚出版的《传承与复兴(二)——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一书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

“如果你读经典久了,你会发现,经典中的文言之美、意境之美妙不可言。就如今天清晨,骤雨初歇后,我在校园的树下,默念一段与景与情相应的文字,那种享受真是妙不可言。”钟永圣说到这里时,浅浅地笑着,陶醉其中,一如他在《传承与复兴(二)——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一书序言中引用《易经·坤卦·文言》的一段文字:“君子*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记者采访时,恰好还有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的两名学生为院刊《研究生风采》采访,问起研究生应该读什么书时,钟永圣回答说:“研究生时期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段可以全心全意读书的时间,两年时间很短,在这最短的时间里,一定要读很多最值得读的书。”

什么是最值得读的书?面对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钟永圣的回答四两拨千斤:“你们是学经济的,如果让你们选书,你们是选罗杰斯的书还是选一个从未挣过大钱一直在校园教书的教授写的书?这就如马云可以去任何一个大学做教授,但大学里的任何教授却不可能做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一样。”

“明道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行道,立心行道才是传承。”在采访的最后,钟永圣强调说。“人之全体就是‘一心’。不能够全体投入,就不能一心一意。不能一心一意,则其志不坚,其思不专,其道不明,其业不兴,其气不和,其事多半不成,不堪传承大业。”这也是他在新书《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序言中的结束语。

结合到自己的人生,钟永圣坦言:最近采访和各种讲座太多,这段时间过后,他要一如既往地全身心地投入书斋,把自己近20年的积累一一化为文字,《中国经典财*学》、《中国经典管理学》、《中国经典法理学》都是他陆续要完成的著作。“退休前,我要写完60部书,我现在正处于人生中的春天,广为播种,经过辛苦耕耘的夏天,到了秋天一定会硕果累累。所以,我相信,我的人生到了老年会很富有。”说到这里,钟永圣依然谦和地笑着,整个采访过程,他都是不疾不徐,温润始终,一如传统经典中那润物细无声的珠玑字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连晚报记者走进钟博士书房每本经典都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