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包工头二后生续篇一百一十四
TUhjnbcbe - 2021/10/14 20:30:00

草绿了又*,*了又绿,而王湾子村的风依然如旧,刮到冬天又刮到春,不倦的村民们,依然躬着腰身在胶泥土里刨着食。只是,现在村里剩下的大部分几乎都是上了些岁数的了,年轻些的,或者有些门路的,也都舍下家业,跑到城里去了。

而村里也不是没有变化,世世代代靠种地为生的,现在也转换了头脑,将换不来多少钱的种粮食,改成了大面积地种错季蔬菜。坝上寒凉,病虫害也少,长出的蔬菜口味还是很不错的,很受南方城市里市民的喜欢。加上地广人稀,产量又高,这无意中丰富了不少农民们的钱袋子,让他们的腰身像补足了钙一样,干起活儿来,更有力量了。

同时,国家在年又取消了农业税,中国延续了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也切切实实地减轻了农民们的负担。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再难吸引年轻人回到村里了。这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不多见的。这实则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吸引了大批的青壮年,投入到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因为区域不同,各个地方的发展变化也不一样,靠近京津,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的沿海发达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超级城市群,而人口也是人满为患,出现了不少交通拥堵、空气污浊、一房难求的局面,但就是这样,人们依然是趋之若鹜,纷至沓来。

二后生也是审时度势,瞅准了这一时机,在保证不丢到忽林河当地的建筑市场的同时,他将公司主体迁到了省城,并在城郊相对有发展前景的地方,买下了一块有80多亩的地皮,自己开发,建了公司的办公楼,并给管理人员每人免费提供了一套90平米的住房,约定十年后才可以自由上市买卖。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留住人才,让他们不至于轻易流失。用著名演员葛优的那句话说,二十一世纪,真正缺乏的是人才,所以,各家国营和私营企业,无论哪个行业,也都出现了“抢人”大战,纷纷给出了优厚的薪资待遇,以及承诺了诱人的发展前景,招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自家的公司。

二后生在有了张秀玲、王思凯、赵志刚、崔枝这些技术人才以后,他愈加意识到技术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于是,他在后来的招人用人方面,也和省内各大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人才输送计划,将一些德才兼备、肯吃苦耐劳的毕业生,招到了自己的公司。

由于所从事的行业的属性缘故,二后生对于每一个新来面试的毕业生,都要亲自把关。于他而言,最看重的还是个人的品德,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先做人”,才学欠缺,可以靠后天的磨练去弥补,但品德不行,就不那么容易得到解决了。

而且在选人用人方面,二后生尽可能优先照顾那些从贫苦家庭走出来的毕业生们。他自己有此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年少时在底层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那时多么希望能遇到有眼光又肯“识人懂人”的伯乐,好在他遇到了曹德云,给了他一碗饭,让他一直感恩至今。加上长期以往养成了同情弱者的习惯,所以,他更愿意把就业机会向落后地区的贫困毕业生们倾斜一下。

二后生就是这样,长期在骨子里秉持着一种淳朴善良的性格,无论环境怎么改变,经济条件如何富有,他始终没有去学着变得狂妄,穿着依然是那样简朴,好多中层管理人员都配车了,而他还是开着一辆七八年前买的旧车,除非跑长途,平日里也都是自己亲自开。到了每一个工地,他还是愿意蹲在食堂门口,端着饭盆子和工人们一起进餐,和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嘘寒问暖。

不仅如此,之前二后生说到做到,在儿子曹思梦正常复学以后,他又自己全部出资,将曹思梦上学的那所乡中学,又重新翻盖加固了一番,桌椅板凳也都全部换了一套新的,让老师同学们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结实坚固的教室里,安心上课。而那些贫困的学生们,他也一直悄悄地资助着,直到他们都大学毕了业,直到那所乡中学最后因为学生们太少了,而撤校归并到旗里中学。

而曹思梦,也真是争气,中考时,他尽管所在的是一所十分普通的乡办中学,但他的成绩,依然排在全旗的第一名,全盟的第五名,被旗里誉为“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这期间的每个周末,他还是会跑回桂清妈妈家里,陪着她一起吃饭说话,并且把家里给的零用钱,都偷偷地给了桂清,让她贴补家用。养育之恩,不能忘啊!

高中三年,曹思梦随父亲二后生去了省城,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但成绩依然是佼佼者,还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最后如愿考入了国家顶级学府QH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在他之前,张秀玲的弟弟张志强,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这所大学,只是他们俩的年龄相差得比较大,待曹思梦入学时,张志强已经硕士毕业了,在攻读博士学位。

这么多年,张志强没怎么让姐姐张秀玲操心,上高中时,他为了照顾母亲方便,特意向校方申请,把母亲带在身边,帮着学校里打扫个卫生啥的,活儿倒也不累,权当是锻炼身体了,每天与自己能同吃同住,母子两互相有个照应,直到他高中毕业。

这也是让张秀玲心里感到特别愧疚的,为了照顾孩子,为了照顾爱人的前岳母,为了照顾这个家,还有公司的一大摊子事务,她已经分身乏术。她能做的,只有多寄些钱到家里,一年到头回去看上一趟,待不了几天,就又得赶紧往回赶。而懂事的弟弟张志强总是宽慰她,“姐,你那里工作忙,我全都能理解!家里的事,有我在,你就不用操心了!”

整个华夏大地上,每个人都在奔跑,每个人都是追梦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汇聚起来,也便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靠着勤勤恳恳的奋斗,让这片曾经积贫积弱、遭受列强掳掠和重压的大地,在六十多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真真实实在发生的,而且每天都会有崭新的变化。

就连经营五金建材店的二根子,曾经是那样得不堪,现在也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名下有三四家装修直营店,城里的楼房也买上了,小轿车也开上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奔着小康的生活。据听他身边的人说,他觉得现在的房子住着有些挤了,打算再买一套更宽大的,最好是带电梯的。

要说呀,为了帮二后生找孩子,二根子私下里也是出了不少力,他每见一个人,每见一个客户,每去一个地方,他也是不忘帮着打听,只是机缘不巧,一直没打听到有价值的信息。

现在,二根子再回到王湾子村里,再没人敢和他开玩笑了,也都纷纷改口称呼他为“程老板”了。而他的媳妇芬芬,往日的旧衣服也早已换成了冬天里的“貂”,手指头上的大金戒指和鸽子蛋似的,连着好几个,看着特别醒目。也不知道是个人爱好,还是一下子富裕起来后心理上有些不适应,芬芬在这方面就没法和张秀玲比。二后生给张秀玲也买过一些金银首饰,但她从不戴,依然是一副风尘仆仆、每天素面朝天、忙忙碌碌的样子,也没见她怎么往自己的脸上描画过,着装也始终是那么随意大方。

所以,二根子在起初富起来以后,每次回老丈人家,看着岳父岳母张罗着各种硬菜往上端,觉得特别有面子,内在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无上的满足。但时间久了,他觉得这样也没什么好的,尤其是每天看着芬芬往脸上涂抹那么多膏膏水水,像粉刷过的墙皮一样,觉得她实在是太麻烦,实在是有些故弄玄虚,摆弄给谁看啊?

有一天,二根子实在是有些烦了,对着他媳妇芬芬说,“都老*瓜了,抹再多的绿漆又能怎样?你还能比过人家那些小姑娘?”

“你还别说,抹抹就比不抹强!起码脸上的皱纹能遮盖住不少,比起不抹来,看着不那么明显,不那么深了!”芬芬照着镜子,边抹边对丈夫说,“以前我就想抹,可你那时没钱呀!现在日子好过了,你是嫌我*脸婆了吧?怎么?你也想学人家,出去找个小的?”

两个大人每天这么打着趣,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连家里长大的孩子也觉得失笑,“你们快去店里吵去吧!影响我学习啦!”

平心而论,二根子曾经是朝三暮四过,但这一路打拼过来,挣的每一分钱都沾染着他的血汗,他就是有心也没胆了,可是舍不得去瞎胡闹了。他只想着这样平平静静地,守着自己建立起来的摊子,每天能顺顺当当地进些钱,身体没有大毛病,就挺好了。他现在的要务,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也上个不错的大学,将来能靠着头脑吃饭,能自食其力,就特别知足了。

但不管怎么说,他内心里还是很感激二后生,是他从王湾子村里把自己带出来,让自己开了眼界,也才有了现在富足的日子。这是他没齿难忘的。这些年,他给二后生的工地上供应各种材料,从来没有催着要过钱,但二后生更是仗义,每次也都是及时结账给他,这让他更感到情深义长。

忽林河地界的煤矿上的煤,就像当地草原上的河流一样,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运出。只是这些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上环境治理的需要,现在烧煤的地方还是少多了。不过,年南方十多个省份出现的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雪,让铁路运输系统瘫痪,十几个省份大面积停电,数千万人无法回家过年,国家领导人都相继出面,让受冷遇多年的煤炭一下子又派上了用场,紧急调往受灾的灾区,让同属一地的华夏儿女们尽可能地感受到了来自北方亲人们送来的温暖。

时间不长,位于四川省的汶川地区还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造成灾难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带给全民巨大的悲痛,同时也激发出强烈的援助热情。二后生的“**秋实建筑公司”,也是首当其冲,他亲自带头捐款,并号召全体职工,为灾区捐款捐物。接着,他又亲自带着职工们参与了当地的灾后重建,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援建任务。

当年的八月八号,奥运会在首都北京如期举办。对于我们民族而言,这场百年奥运举办得空前成功,我国的体育健儿也以51枚金牌数位列榜首,这也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被认为是我们国家崛起的象征。

而一向霸权的美国就没那么幸运了,在北京奥运会结束21天后,美国的雷曼兄弟银行因为次贷危机倒闭了,这是美国自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美,并且殃及了更多的国家。而我国,由于及时采取了灵活的金融*策,加上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终于在这场风暴中幸免于难,并实现了经济“保八”的正增长。

这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还有我们制度的优势,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乃或者是国家,在面对新出现的困难时,能够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抱团取暖,手挽手挺过……(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注:以上内容均经过文学加工,不针对任何个人及单位,请勿对号入座。作者简介:蝌蚪,曾用笔名辛巴!祖籍河北坝上,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因为父母早早病故,少时的苦难经历,过早地体味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促使他在91年开始创作。但家乡始终是他念念不忘的根,创作题材多来自塞北坝上。写作近三十年来,已完成余万字,有小说,诗歌,散文发表于《鹿泉市报》,《张家口日报》,《鸳鸯河畔》,《江山文学》,《当代文学(海外版)》、《散文风》、《民间故事选刊》、《燕赵晚报》、《时代报告》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包工头二后生续篇一百一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