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生日餐只吃了一碗面
1月27日,在河北师范大学家属院,24岁的王彬阳在出租屋里度过了迄今为止最简单的一个生日。这顿生日宴,只有一碗面条。吃着长寿面,这位社区志愿者又想起了去世的奶奶。
小王在社区做志愿者。
24岁的王彬阳是保定曲阳人,如今在河北地质职工大学读大一。1月5日下午放假后,本想在石家庄和同学们玩两天再回家,却赶上石家庄因疫情开启闭环管理。因此,他被滞留在租住的河北师范大学家属院,没能回到保定的老家。1月6日凌晨,小区封闭,王彬阳获悉社区需要志愿者,他便报名加入,随后听从社区安排,开始为社区居民们进行志愿服务。
从1月7日开始,王彬阳就穿上红马甲,成为核酸检测现场的一名志愿者。上门动员居民下楼采集核酸、确认每栋每户居民是否参加、核对居民身份信息、登记信息、维护秩序……王彬阳和其他志愿者的积极主动,被大家看在眼里,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这些天来,王彬阳每天根据排班进行社区志愿服务,除在门岗执勤,他还积极主动服务居民,为年迈的老人搬运物资,大袋小包的背到家里,照顾老人,帮助购买物品等等。说起为社区服务,王彬阳直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承担起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听从*的召唤,主动勇敢地奔赴在疫情一线,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工作……”
居民做核酸采集的几天,他和其他人从早上开始,一直要忙到当天采集完成,中午只能简单吃一口。最让他难忘的是1月17日。当天,王彬阳正在进行志愿服务。“那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我在工作时接到老家的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告诉我,就在刚才,奶奶没了。听到消息,我半天没反应过来。”王彬阳说,接到奶奶去世的噩耗,他强忍住悲痛,继续在志愿者岗位坚守,直到晚上回到租住的房屋,情绪一下崩溃了。那一晚,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晚上睡觉,脑海里全是曾经和奶奶一起的日子。
“我从小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我奶奶对我十分疼爱,有好吃的东西奶奶都要留给我,奶奶一点也舍不得吃,我现在身体长得这么壮,与奶奶对我的偏心是分不开的,所以,当我知道奶奶去世时泪流满面,不能回到老家送奶奶最后一程,我只能遥望老家方向落泪伤悲,希望奶奶一路走好!”王彬阳说。
1月27日,这一天王彬阳记忆深刻,因为那是他的生日。早上接到社区通知,再次组织全员核酸检测,他早早来到了社区核酸采集现场,认真进行了检测点的消*处理和秩序维护。到中午12点多,圆满完成了社区全员核酸采集的志愿服务。回到家,他的生日餐只是一碗面条,这也是他这些年来过的最简单的一个生日。对王彬阳来说,这个生日意义非凡,他说会铭记终生。“这个生日也激励着我,今后会再接再厉做好志愿服务,这个生日也是我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王彬阳说。
1月28日11时45分,在师大家属院门前,记者见到了王彬阳,此时,他正在小区大门值守,有居民接快递,如果是上年纪的,他会上前搭把手帮忙。王彬阳表示,没能送奶奶最后一程,但他会先做好身边的志愿者工作。等解封那天,他会尽快回家,再去陪奶奶说说话,告诉她:“在石家庄这次疫情中,你孙子做了许多好事,奶奶可以为孙子的表现自豪。”
(首席记者南开宇)(来源:燕赵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