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青未了鼓浪屿的女儿齐鲁晚报网
TUhjnbcbe - 2022/10/26 13:35:00

鼓浪屿的女儿

踏上鼓浪屿的刹那儿,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么一方奇山秀水,一定会孕育出杰出的人物的。他(她)会是谁呢?吹着轻轻的海风,我随意地漫步在鼓浪屿上。

鼓浪屿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它位于厦门岛西南,与厦门岛隔米鹭江而望。岛上西南边的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海水涌起时,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称“鼓浪石”,鼓浪屿也因此而得名。

日光岩、万国建筑博物馆、海天堂构、菽庄花园、毓园、琴园、郑成功纪念馆……道尽了鼓浪屿的历史变迁、海光山色、风土人情。然而这些,已引不大起“见多识广”的人们的注意了。

倘佯在鼓浪屿的角角落落,我分明地嗅到了空气中丝丝的柠檬味。古旧建筑的山墙上爬满了密密的绿植;精致的小窗,虽驳离了油漆,缺少了窗棂,但透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沧桑。幽静的小路,顶着巨大火龙果根茎的杂食店的小门脸,斜切在榕树须满布的半面砖墙上的阳光,分明是宜人的闲适。公园一角,小路的尽头儿,随时有琴声响起歌声传来。还有,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三角梅红紫色的花朵繁密压过绿叶,主人般铺展在路边,迎接着八方来客。在这里,时光像极了一枚巨大的牛轧糖。

走着,找寻着。绝美的海光山色,适宜的气候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潜意识里,这方秀美肥沃的水土上一定会长出参天大树的。

“来啊,我领大家来探望一下我们鼓浪屿人的骄傲”,来到毓园时,突然地导游的声音就欢快起来。毓园又叫林巧稚纪念园,是年厦门市*府为纪念林巧稚大夫所建。走进去,迎面是一尊一双大手托举婴儿的雕像,并不惹人注意。上去一段不长的台阶,便是林巧稚的塑像、林巧稚纪念馆。塑像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林巧稚身穿白色大褂,双眼凝视远方,神态自信而安祥。像前底座上的文字,如塑像一样简单朴素:林巧稚,—。转过塑像,底座的背面镌刻着“林巧稚留下的遗愿:平生积蓄的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带着疑问,我缓步走进了林巧稚纪念馆。

林巧稚(—),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学部委员(院士)。她一生没有婚育,却亲自接生了5万余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巨大的成就一定来源于伟大的心灵。她的业绩举世瞩目,令人钦佩,但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一件看似寻常的小事。

为了实现学医的志愿,她宁愿一生不婚,并终生坚守。年厦门师范毕业后,父亲问她将来的打算,她说她想考“协和医学堂”。那年她20岁,家境也不是很好,大哥为了生计已经辍学谋生,继母不情愿地说:“上协和,要八年啊,等你毕业了,还怎么嫁人?”“那我就一生不嫁”。林巧稚生母在她五岁的时候死于宫颈癌,亲人的病逝,一早就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学医的种子。后来,在疼爱她的父亲、大哥的支持下,她报考了“协和医学堂”。在后来的岁月里,医院严苛的“女医生结婚就解聘”的规定,但为梦想坚守誓言的那份执拗刚毅还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执着梦想,却不因梦想而迷失心智。接下来,发生在考场上的另一件事,更加彰显了林巧稚心怀他人、救人危难、不计个人的高洁而伟大的品行。

背负着儿时梦想,林巧稚怀着喜悦而兴奋的心情一路北上。在上海,她如愿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堂”的招生考试。因为总共只录取25名,所以林巧稚格外用功。前几门,她考得顺风顺水,最后一门是英语,而这正是她的强项。四岁她就随父亲哥哥学习英语,并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考场上,她认真而自信。突然考场内一阵骚动。也许是紧张也许是七月的天气过于闷热,一名女生晕倒了,随后女生被抬出了考场,但监考老师都是男性不便施救,只能联系考场外她的家人。情况越来越急,而女生的家属却还没有及时赶到。这时,林巧稚站了起来,她走出考场,迅速把中暑的考生安置到阴凉处,解开她的领扣,给她服下仁丹,喂她喝下凉开水……女生好转了。但当她处理完这起突发事件时,考试也结束了。林巧稚很失落,她最有把握的英语科目竟然没有答完。

回厦门的火车上,林巧稚没有了来时的兴奋和喜悦,她知道她要和她的梦想失之交臂了。然而,一个月后,她却医院的通知书,也许是无我、果断、生命高于一切的表现让她赢得了另一场“考试”。

走出林巧稚纪念馆,站在高高的亭台上,我出神地看着阔远的海面。远处天空上,几只白色的海鸥优雅地掠过海面,几声鸣叫,柔润和悦;近处沙滩上,大人孩子在尽情地嬉戏,阵阵欢笑,兴奋畅快。我沉浸在林巧稚的故事里,脑海里依然耸立着她的塑像。耳畔随海风飘来的,是她一句一句的肺腑之言:

“我是一个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我怎么能见死不救能治不治……”

“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

“治病救人,只治了病,就可以救人吗?可不一定,好的大夫,要考虑全面,要为病人的幸福想办法。”

“我唯一的伴侣,就是床头的电话……”

这是多么高洁的情操啊!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这又是多么丰富而饱满的人生啊!

纪念馆前,邓颖超同志亲手种植的两棵南洋杉早已婆娑如盖。随风摇曳,南洋杉发生沙沙的声响,我想那不是对她的褒奖,而是对她的殷殷思念。

返回厦门岛的渡轮上,不禁再次回望鼓浪屿。沙滩、榕树、礁石、城堡……越来越模糊,而那尊汉白玉的塑像却越发地清晰,我清清楚楚地听到她——林巧稚——那位将毕生献给中国妇产科医学的女大夫在深情地诉说着:“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大海边,那海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壹点号突然懂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未了鼓浪屿的女儿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