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约评论员默城
据钱江晚报报道,每天清晨6点,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鲍秀英和她的同事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是负责杭州丁兰街道卫生院周边卫生的环卫工人。路面没垃圾了,鲍秀英会站在路边或树荫下休息片刻。近日,她经过方回春堂门前时,意外看到一张特殊的“海报”,海报的大自内容是喊他们和外卖小哥到堂内小歇避寒,方回春堂还将免费提供热茶、义诊。
这样的暖心举动,源自钱江晚报和江干区共同发起的全区沿街商铺发起“一条路一家人”倡议。就以丁兰街道为例,目前,已经有35家沿街商户报名加入“一条路一家人”行动。加入“一条路一家人”行动的方回春堂工作人员表示:“城市美容师很辛苦,我们也想让他们感受一份温暖。”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环卫工人,享受到这份“温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收获,并不是全部的快乐,而付出,才能让快乐历久弥新。这个社会,从不缺少点滴温暖。这几年,从舆论场上看,“请环卫工人免费吃饭”的新闻屡见不鲜,相关事件也遍布全国各地。为城市那些非常辛苦的群体,奉献一点爱心,送一点温暖,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这所凸显出来的也是社会层面,对环卫工人等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虽然个别店主对环卫工人的暖心举动,令人感动,也是在向社会释放善意,但相关善意传递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基于这样的情况,呼吁越来越多的商家联合起来,家家献出一点温暖,释放一点善意,进而在社会层面引发更多现实共鸣,那善意的广度和深度,才更可期。
现在,“一条路一家人”的倡议,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也引起了广大商家的积极响应。将大家的力量汇集起来,避免了以前的“单打独斗”,也能将善意放大,让更多人受益。
有的早餐店商家表示:“我们开门早,环卫工人应该进来坐坐歇歇脚”。也有的店面太小,无法给环卫工人提供热水和休憩的场所,但店家也明确表示,可以适当的给外卖员和环卫工一定的折扣。一个又一个小小善意,才能汇成爱的河流。届时,善意虽小,却可温暖整个人间,为无数个体的幸福,添砖加瓦。
再比如,有的商家之所以加入这样的倡议,就因为自己本身就是社会暖行的受益者,受到了很多社会层面的帮助。而现在,他们所做的就是将这份善意给传递下去,真正回馈社会。这本质上就是,善意在社会层面进行的“正向流动”,如此行为,不仅能给他人温暖,也能让自己“心安”。
文明社会,不能说说而已,而是要体现在社会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之中,需要全社会的所有个体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当然,这份善意不应该局限于给环卫工人送温暖,应该体现在社会每一个个体对于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并能够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认识到,每个人奉献的只是一点点爱心,收获的将是一个“文明社会”。而文明社会更会泽惠每一个社会个体,由此就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我们的社会也会愈发美好。
现在,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人心却越来越暖。一面又一面向善的旗帜,正在人间集合,释放光芒。一条路一家人,一座城一家人,一个国一家人。只有我们都能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相爱相知,在团结中奋斗,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也不会有任何困难挫折能打败我们。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