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柏年
当省委宣传部和残联领导将“最美浙江人”、“最美残疾人”提名的奖匾授于他时,熟悉他的人都深知这一殊荣背后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史济荣原是绍兴市上虞区丰恵中学教师,二十年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能再上心爱的讲台。学校领导为了照顾他,安排他到校图书馆工作。他利用工作的便利,有空就扎进书堆里。听人说,上虞的历史一半在丰惠,千年古县城丰惠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文史,他组织发起“古县城文史研究会”,还在网上注册直播,用本地方言开辟“史说上虞”等专栏。如今他不仅圈粉无数,更有多种荣誉在身。现在,提到丰惠甚至上虞的历史,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史济荣这个名字。
认识史老师,还是从他的长篇小说《丰情惠韵》开始的。小说通过一对男女主人公的坎坷爱情和生活经历,不仅客观反映丰惠乃至上虞沧海桑田的变迁,还详尽地介绍了古城地区的风土人情。这其中,大量的史料获得需要无数次艰辛的调研和实地考察,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也已相当不易,更何况一个双下肢不能行走者。笔者一位杭州工作的同事,祖籍巴蜀,阅读《丰情惠韵》后觉得丰惠有太多历史文化故事,不禁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多次只身一人按照小说的描述实地探访。
遇见史老师是在一年多前,医院外科治疗室就诊,他下肢本已丧失活动功能,感觉也完全缺失,但治疗过程中,始终没有流露出一丝焦虑或烦恼。更令人惊叹的,他不需要他人帮助完全可以独立从轮椅转至诊察床。在旁的爱人坦言,为练就这一招他不知经历多少磕碰,就是凭着这功夫才能轻松自如地完成车与轮椅间的转换,探亲访友、采风创作才变得相对自在。为了尽量减轻家人负担,史老师还想方设法争取多做家务事,下肢就是自己烧水时烫的。繁忙写作之余,他还热衷于美化庭园,房前屋后四季不缺鲜花。有时候也会泡杯茶,坐在房前花园的树荫下闻香品茗、构思创作。
几十载的人生经历,犹如流星一闪而过,如果能留下一些让后人回忆的东西或许是最有价值的,从这点来说,史济荣老师的人生依然足以称得上辉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