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晚潮丨父亲其人钱江晚报
TUhjnbcbe - 2022/12/26 21:39:00

□张秀玲

前年的国庆节,母亲和弟弟一家去南京游玩,父亲一个人留守在家。当时父亲就跟母亲断言:你不在家,肯定没一个女儿过来看我。

如他所料,期间几位女儿确实没去看过他。一则父亲生活完全能自理,不用我们操心,二则,平时跟父亲除了日常生活问候,似乎没有什么话题深聊。

父亲性格比较暴躁,又不善言辞,加上忙于生计,那么多子女,一直很少有过话语情感上交集。众多子女中,他对我比较偏爱,但跟我交流也不多,倒是交锋不少。

父亲偏爱我,是有原因的。他从事小买卖,又目不识丁,急需一位懂算账的人来帮忙。据说,我还没上学,就识得几个字,也会简单算账,所以后来尽管亲朋好友都劝他别让女孩子读书,早点干活养家糊口,但父亲力排众议,一直顺我自然上到大学毕业。

父亲跟我的交锋大多源于算账。

最初的时候,父亲做的是小买卖,算账难度不是很大,大姐也可以算的,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就认定了我。有一次,大概客户急着算账,而我上学去了,这样让大姐先算,结算结果恰是88.8元,父亲武断骂姐姐算错了,说没有这么巧合的数字。等我回家重算,也是这个结果,这下他才不言语。

算账几乎天天有的,时间一长,我厌烦了。每次油灯初上,父亲就拿着几张纸过来让我算账,于是我嘟着嘴,说话也横冲直撞,父亲似乎也怕我发脾气,低声下气看我脸色行事。有一次,终于因为两人想法相左闹起冲突。愤怒之下,我把账本扔掉,父亲也是暴躁之人,把巴掌送过来,那次不知是母亲从中阻拦,还是父亲顾忌到以后还需要我算账,最终没有打我,只是涨红了脸说,“我不识字,讨别人气,我给你读书,就是让你帮忙,哪知还受你气,你不要给我读书了”。而我也是刚烈的,竟然把自己书本撕掉,扔到窗外。

插曲终归是插曲,枯燥的算账依然继续。日复一日的算账让我感觉是种额外的负担,竟产生逃离想法。阴差阳错,在我刚恋爱时,父亲反对时给出了“太远了,你走了,谁来算账”这样理由。父亲啊,就是这句话点拨了我,让我顿时意识到,只有远嫁才躲避算账。盛怒之下,自然我行我素。父亲,如果当时,你语重心长跟我说婚姻现实因素,循循善诱,说不定我就不会远嫁他乡了。

家里姐妹说,父亲很固执,却对我言听计从。算账,只要我结算就不怀疑;家里大事,只有我出面,他才会听取。其实,说到底,目不识丁的父亲,不是偏爱我,而是敬畏知识,迷信读书人,想当然以为读书好的人,做事就会做对的。他一辈子,也常常以此为自豪。当年小妹高考超过重点线60分,揭榜那段时间,正值酷暑,每晚村民都聚集在桥头乘凉,爸爸每晚必去,而且每次都炫耀一番。母亲叫他低调,别刺激了别人,但父亲旁若无人,依然每天神采飞扬。子女读书方面的出息,对他来说就是极大的荣誉。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是世界观崩坏又重建的过程。当我年近中年,父亲原有的固执暴躁形象被我逐渐颠覆而重新解读。每次父亲在家发火,妈妈借机骂他“布帐底英雄”(瑞安方言:只在家里逞强,在外软弱)。父亲早年做着小买卖,又不识字,常被人欺负。但父亲从不跟人吵架,时常说吃亏就吃亏吧。现在我慢慢明白,父亲个子瘦小,又不善言辞,不能在行为和言辞上战胜别人,他知道自己是弱势,便选择了回避,所以父亲是聪明的,懂得明哲保身。或许就是他的这个特点,反而赢得别人的信任。当他的行业开始做大了,经常出差宁波上海一带。一个操着一口瑞安普通话的人,能到那些地方拿到货源,他们看中的就是父亲的厚道忠实。

现在的父亲,性格早已没有过去那样暴躁,对孙辈宠爱有加,在孩子们眼里是好外公好爷爷。每到周末,便打电话叫我们回来吃饭。因为我们常常借口孩子来不及完成作业,有时去了匆匆回来,为此他提早给孩子偷偷打电话,叫他们早点完成作业,这样孩子可以名正言顺呆得久点。

智利诗人聂鲁达写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会渐渐清晰。到了古稀之年,父亲优良品质日益凸显。父亲很知足,我们送的东西从不嫌弃,补品及时吃了,衣服也马上穿了。他依然继续自己的老本行,想不到这个年纪,他能用普通话交流,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人家的账目记在纸上,父亲的账目刻录在大脑里。

人到一定年龄,当裹挟自己的阅历去解读一个人时,便有了更多的认可。谁是我眼里最可爱的人,我的父亲当之无愧。

作者张秀玲,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温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瑞安市报告文学协会理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潮丨父亲其人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