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辉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谁也不知其景色优美否!杭州宋城留下我依依不舍的足迹,有着“园林城市”之称的苏州又会给我的双眸带来怎样眼福呢?
苏州是一座具有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工商繁荣,人文荟萃,明清时更被誉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这些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数量之多和艺术造诣之精,为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因而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
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号,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园内随处可见亭台楼阁,百花绿草,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景象。
拙*园建园前,园址一带曾先后建有三国东吴郁林太守陆绩、东晋高士戴顒、晚唐诗人陆龟蒙、北宋山阴主簿胡稷言等名人宅园。此园始创于明嘉靖年间,园主叫王献臣从监察御史任上罢官回乡,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园名出自晋朝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也”之句缩写而成。拙*园的历代主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当初的清幽私家园林如今成为“造富一方的聚宝盆”。
游客很多,我们随波逐流从坊形大门入园,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被两株白皮古松凌云枝干掩映着的三间厅堂,兰雪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拙*园全景图》,工艺精致,疏密得体。唐代大诗人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优美诗句,使取其意而命名的兰雪堂具有了似兰幽香,似雪洁白般独特的境界。
我们是自驾游,也没有请导游给讲解。没有向导好像没有“风向标”,就东看看,西瞧瞧,有些景物就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判断像何物。没有方向感的脚步把我引入了赏荷佳处芙蓉榭,夏日池中荷叶开得正旺,仿佛一把把绿伞撑满了河塘,一阵淡淡的荷香扑面而来,让我不由心旷神怡,还有数只嬉戏的蜻蜓立上头。古人将荷花称为水芙蓉,芙蓉榭的榭名就因荷而设。
见山楼、远香堂、小飞虹、听雨轩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别有洞天”也不列外。站在小桥流水,古树花木之间,望见不远处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闻名遐迩的“北寺塔”。我是个“路痴”,又没习惯看指示牌,逛来逛去又回到原来的庭院,迷了方向。这时我在长廊凳上发现了一本,不知是哪位游客落在此地的拙*园路线手册,真是天助我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园中的花草树木,水榭楼阁、长廊,景色之多数不胜数,漫步其中,犹似“人间仙境”。我沉醉在这如诗画般的场景不能自拔,为妻叫我数句,却没听见,把吾旅行包拉开也浑然不知!她下“狠手”在我手上使劲地拧了一下,“*”才被招回来。我们随着游览手册来到了西部花园,原为“补园”,留听阁那精美的传统舫形建筑吸引住我的眼球,瞧!那飞罩由银杏木缕空透雕,雕有松、竹、梅、雀等图案,构图匀称,手法精巧,表现出古拙、玲珑、雅洁的艺术效果和民族吉祥含意。
拙*园文人气很浓,亭有题词、堂有楹联,仿佛畅游在诗画之中,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观小桥流水、亭伴松鹤、堂携红莲,逛累了亭里一坐风送荷香,闭上双眼深深一吸,血脉更加通畅,仿佛在腾云驾雾。
我们随夕阳的“脚步”来到了盆景园区,里面陈列着大小不一,婀娜多姿的“活艺术品”。它们点缀庭院,布置厅堂,以其微型景观与园林亭台楼阁并存共处,相得益彰,构成了特殊的微观意境之美。
畅游园中,手机相册里塞满了美景,删掉一部分又不忍心,只能用眼睛收藏,让脑海去记。
作者:陈建辉、80后、浙江乐清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