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本书就是一个方阵读张庆和散文集记
TUhjnbcbe - 2023/1/12 18:31:00
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一本书就是一个方阵——读张庆和散文集《记忆不敢褪色》

那朵/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张庆和老师又一本散文集《记忆不敢褪色》问世了。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本励志散文集,是汇聚了真善美、人间真性情的一个方阵。

这本集子分两辑共五十五篇文章,记述了庆和老师的记忆中永不褪色的那些人、那些文、那些事,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好似夏夜的一丝清爽的风,让人惬意,又似冬日的一束暖照,温暖无限。

这本集子以访谈为主,兼有文学评论,文字大气、流畅,形象生动,即可当散文读,也可做评论看。如诗如画的文笔,诗意般的语言,绝无枯燥之感,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

在访著名作家肖复兴这篇文章中,张庆和写到:“商念疯涨,真情枯萎。有人说,人心已经麻木。莫非肖复兴有什么魔法,不然,怎能把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心”,一下子泡进由他挖掘出的感情的清涟中接受浸润呢!秋日,一个阳光普照的下午,我登门拜访了他。”以疑问带动线索,一步步拉开序幕,写法新颖,别致,语言富有诗意。

庆和老师的文字洗练,是经常写诗的结果,诗歌让语言更加精致、凝练。庆和老师说,诗是什么?窃以为,它是“悬挂在人类脸颊的一颗泪珠/是建筑在心灵深处的一间小屋/是风雪中摇曳枝头的一束斑斓/是黑暗中难以排解的一份孤独”。无论是泪珠,还是孤独,都是一个人真情的流露,只有真性情的人才能写出好的文字来。庆和老师正是如此,他写评论从不牵强附会,更不是为了“应酬”,而是遵从内心的想法,有感觉的、能够让内心深处发出感慨的文字才写。

这本集子可以说包罗万象,采访的既有显赫的文学界名人,亦有犄角旮旯里的普通人;既有诗人,也有画家,还有歌者,但无论是谁,都是让庆和老师感动的人。愿意将其付诸笔端呈现在更多的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纷繁世界的角角落落里,还有着可以让我们感动的人、文、事。而庆和老师仿佛就是一位善于挖掘和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不遗余力的用手中的笔墨让一匹匹千里马为众人认知,从而发挥其价值。

书中,处处可见张庆和老师充满的智慧语言。在《超越躯体的拼搏》一文中写到:“爱情是燃烧在灵*深处的一种生命之火,任何阻止和扑灭它的企图,都注定是枉然;”又如:在怀念诗人张志民时写到:“其实,这好人的说法只是一种美好感觉,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滤去杂质后最纯正、最朴实、最直接的褒奖态度,也是对一个人生命价值的综合评断和认可。不必问他好在哪里,他的好就在于平平常常、润物无声的点点滴滴之中。”在记述著名花鸟画家王挥春这篇文章中,他写到,“人们知道,绘画是画家调动各种手法在二度空间上表现自然物体的幻象、表述人的审美感受的艺术,遵从自己心灵的呼唤,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几乎成了所有画家的人生要义和艺术准则。因而画家贵在创意。为此,王挥春苦苦追求了大半生。所以对艺术他才能从无法到有法,有法则不拘泥于法;他的画才老而不旧,新而不怪;笔酣墨饱,自由组织,线纹飘洒流畅;落笔时的徐疾轻重,逆顺枯润,皆缘于自己的个性和当时心绪的境况而起伏变化;暗示性颇强,感情色彩颇浓;让人即领略其情致意韵,又可窥其精髓内涵。可以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处处皆见其情、其心融入的笔触在搏动”。

所有这些感悟都是庆和老师在与人物接触采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激发出的灵感。通过访谈和接触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物,以及不同的作品,如同一个博览群书的人,阅历大长,智慧大增,因而语言文字的见地也随之更加深刻,而真知灼见恰恰就是在这当中迸发而出的。于此同时,他又能给人以中肯的建议,让人有所启迪。在胡玉枝诗集《紫陌禅心》研讨会上,庆和老师就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以诗集中的高作为看点,一些诗的艺术性尚有提升的空间,比如一些诗的构思,个别诗中多余的诗句以及诗句中尚需商榷的用字等,要舍得割爱,直说易尽,婉约无穷。”

读《记忆不敢褪色》,如同赴一次文学的饕餮盛宴,又仿佛是阅览一部百科全书,让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境界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一些见解和专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在访歌曲《我的父老乡亲》词作家石顺义时,写到,“如果诗是通过视觉切入内心世界、心照不宣或曰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而引发人们心灵共振的艺术,那么歌词则是首先能够引发作曲家产生乐感,再通过演唱,从而感染听众,即由作词、谱曲、演唱、传播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大众听觉艺术”。在为诗人万玫诗集《寂寞清秋》作序时,庆和老师写到:“我认同这样一种说法,诗人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寻觅美、追求美的过程;就是要把属于诗人自己发现的美呈示于世,让人们去品味、去甄别、去鉴赏,去和读者一起共同完成一次塑造美的过程。”这些见解,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庆和老师这本散文集中所谈及到的一些人物,无论人品和文品都值得我们敬佩。他们聪颖、智慧,各有所长,思想境界与见解均异于常人,读这本书时,就仿佛跟这些智者谈心。尤其是庆和老师在访著名作家陈建功时一段话更让我记忆深刻:“有的人‘文人相轻’,陈建功不然。他敬佩那些对社会、对人生有独到见解的人,不管他们与自己的文学观是否相同,只要对人类的情感宝库有所贡献,他都赞成。所以,他才总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他说:无论沉浸在对文明进程的讴歌里,还是沉湎于对消失的传统的挽歌中,不同的作家会以不同的情感方式把握这个世界,从而为读者重新铸造出一个个具有不同色彩的文学天地。作家们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情感呈示,足以称为人类情感的百科全书。不管某些感受是否能引起我的共鸣,它们都是人类情感汇集而成的长河中一朵闪耀的浪花。这就是文学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所做的、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贡献。”

这部散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庆和老师深思熟虑、精雕细琢的上乘之作;每一篇文章都能让人心生感动;每一个人物的背后都有自己熠熠闪光的亮点。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无论地位显赫还是平庸,庆和老师都好似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拿文字当衣料,以笔做剪刀,用灵感穿针引线,为每一个人量身做衣,天衣无缝,精彩绝伦。而正是这些精彩的文章,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组成了一个方阵,感染读者。

《记忆不敢褪色》,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意的语言,大气的人物描写,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常年的笔耕不辍,使他的文笔越发厚重而有质感,让我更加由衷的敬佩庆和老师。我想,一个人是否大气,一个人的文章是否大气,跟自身的修养与心态息息相关,只有一个人活的明白了,顿悟了,心胸开阔,目光长远,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字来。读罢《记忆不敢褪色》,我深信,庆和老师正是如此。

《记忆不敢褪色》

作者:张庆和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5月

ISBN:1

内容简介

诗人张庆和的纪实散文集《记忆不敢褪色》,真人真事,真情真义,作者以文学艺术界曾经有一定影响的当代人物为客体,以尚美的情怀,洗练的笔法,纯净的文字,如实地记录了时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文化现象:事虽薄,呈示的是时代浪花;人虽微,折射的是社会存在。一些文章曾经被《散文选刊》《人生》《海内与海外》《中华英才》《博爱》《喜剧世界》《中学语文》《大家健康》《青年文学家》《光明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工人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财经报》《中国建材报》《春城晚报》《辽沈晚报》《沈阳日报》《大连日报》《大众诗歌》《北方名家》《九州诗文》《(福建)文化生活报》等诸多媒体或刊登,或转载。文集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文那些人》两辑。当年一些活跃在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如陈建功、肖复兴、石顺义、杜卫东、石钟山、华静、姚少华、王挥春,以及仙逝的曲波、葛洛、张志民、张同吾、阎肃、张承信、孙静轩、邓锡良等,在本书里都可看到他们的身影并窥其丰富的内心情感;同时,一些常年打拼在基层、忙碌在工矿企业、漂泊在都市角落的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和普通人的生存状况,书中也多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本书就是一个方阵读张庆和散文集记